数字报

稳坐亚洲AIGC赛道头把交椅,出门问问研发总监孙鹏飞: “先声夺人”,叩问人工智能未来

2025-05-22 06:40:2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编者按 创新不止,潮涌金陵。去年初夏,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向新者》破茧而出,开创国内季播交互式AI访谈栏目之先河;今岁续章,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联合出品《向新者》第二季——创新型民营企业家融媒访谈。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南京民营企业始终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他们于产业无人区拓荒深耕,在技术壁垒前凿光“突围”,以千帆竞发之势重绘经济版图。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时代的弄潮儿,见证他们如何在变革浪潮中奋楫前行,以创新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第二名就是头号输家”,这是出门问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门问问”)研发总监孙鹏飞的个性签名,源自篮球巨星科比的经典名言。在他看来,这条竞技场上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AI战场:唯有持续领跑,才能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驭风前行。

自2012年创立以来,出门问问始终站在技术前沿,先后开发过语音助手、智能硬件、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多款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品,在商业化落地的重重挑战下开辟出独特航道,留下了“语音交互先行者”“AIGC第一股”“AI智能体硬件首发者”的航标。

为此,记者带着三大问题“叩门探问”这位技术掌舵人,揭开出门问问穿越AI产业周期的发展密码。 

“小帅”与“小美”为何引爆全网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这个女人叫小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开场白几乎成了电影解说类视频的标配。而这两个虚拟角色的走红,离不开一个幕后推手——出门问问。

2020年,出门问问推出配音工具“魔音工坊”,这也是AIGC技术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应用。时至今日,在国内短视频平台,超过70%的AI配音作品出自“魔音工坊”,涵盖影视、美食、书单等多个热门领域。

然而,“魔音工坊”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孙鹏飞回忆,语音交互是公认的小众赛道,加上2020年短视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当时,大家还看不准整个行业方向,真正让它破圈的,还是‘小帅’和‘小美’的横空出世。”

“魔音工坊”面世初期,已经集聚了一批影视解说博主。在产品交流社群中,公司运营人员建议:“是不是可以用更拟人化、大众化的方式抛出影视故事?”起初,有人提议将电影解说男女主角泛化为“小明”“小红”,但在反复的思维碰撞下,大家一致认为“小帅”“小美”更符合短视频的传播逻辑——简单易记、特征鲜明、自带吸引力。

随着第一批电影解说视频中出现“小帅”“小美”,这些作品因精准击中互联网用户的兴趣点而迅速走红,并且吸引更多创作者效仿,最终在短视频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如今,这两个名字已成为短视频解说领域的固定叙事符号,并衍生出“大美”“阿美”“大壮”“阿杰”等丰富的人物代称体系。

这场由企业与用户掀起的共创传播实验,让双方都尝到了发展红利。最早使用这套代称体系的博主,借助“魔音工坊”的个性化配音功能持续制作出高质量短片,完成了从素人到头部博主的蝶变,部分账号粉丝量更是突破千万量级。 

“这些博主赚到‘第一桶金’后,不仅付费意愿强,还主动推广我们的产品。”孙鹏飞表示。通过用户社群的持续反馈,“魔音工坊”也从单一配音工具进化成集云剪辑、一键解析、声音定制等功能于一体的AI创作平台。

在中国的创业圈,流传着一句话:“做技术比不上做产品的,做产品比不过做用户的,做用户比不过做流量的。”但“魔音工坊”的成功打破了这一认知——通过技术创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借助优质内容撬动平台流量,出门问问验证了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巨大潜力。

“AIGC第一股”如何再造爆款  

2024年4月,出门问问登陆港交所,成为“AIGC第一股”。孙鹏飞坦言:“上市就像打开了聚光灯,出门问问关注度激增的同时,行业竞争者也一直跟进,迫使我们不得不持续突破创新。”   

去年年中,义乌带货天团的宣传视频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在出门问问AIGC产品的加持下,8位老板娘讲着丝滑的英语,站在世界舞台上吆喝着义乌商品。与此同时,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2万家商户的数字分身正进行着永不打烊的全球贸易——这些虚拟形象穿梭在不同时区的客户之间,让“义乌制造”真正走向世界。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用数字化工具做大全球生意的需求,而我们恰好手握他们需要的‘黑科技’,双方一拍即合。”孙鹏飞透露,义乌老板娘主要使用了公司“魔音工坊”和“奇妙元”两款产品,前者赋予商户跨语言转换的能力,后者则为这些声音找到了最适合它们的虚拟形象。义乌老板娘只需要上传一小段真人出镜的视频,就能拥有自己的“数字孪生”,批量制作16种语言的带货视频。

这看似简单的“一键生成”背后,藏着出门问问多年的技术沉淀。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发音特征,比如法语需要特定的鼻腔共鸣,阿拉伯语需要更夸张的嘴型。公司产品能从语音中精准提取参数,实现嘴型与声音的完美同步,让数字人的面部微表情栩栩如生,仿佛被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力。

随着“一带一路”市场的商机喷涌而来,新的挑战也不断涌现。“东南亚客户特别喜欢热闹的促销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能同时处理多人同框的场景,实现更复杂的口型同步和面部追踪。”孙鹏飞介绍,现在出门问问的产品不仅能满足这些复杂场景,也在持续迭代升级中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目前,出门问问已经构建起AI配音助理“魔音工坊”、AI数字分身“奇妙元”、AI数字员工平台“奇妙问”和一键式AI短视频生成平台“元创岛”的AIGC产品矩阵。这些产品既能独立运作,又能自由组合,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为公司持续打造爆款应用提供底层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出门问问AIGC产品累计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付费用户数量超过百万,公司已经稳坐AIGC领域的亚洲“头把交椅”。

人工智能的下一站在哪   

AI浪潮奔涌不息,当被问及行业未来方向时,孙鹏飞笃定地给出答案——“智能体,就是下一个风口。”

4月16日,出门问问发布全球首款AI智能体硬件——TicNote。它不仅能像传统录音笔一样完成会议记录、电话录音等基础功能,还能帮助用户轻松实现智能录音与转录、即时聊天与深度思考、记录随机想法等功能。这种深度智能和主动洞察力,让TicNote不再是冰冷的工具,更像一个随时在线的智能伙伴。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不断增强,AI智能体正在从概念变得可行。它们能够理解复杂情境,进行深度推理,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专属的AI智能体,就像现在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一样自然。”孙鹏飞称。

目前,TicNote已在海外发售,赢得首批用户的青睐。海外市场也一直是出门问问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智能硬件产品95%以上面向海外市场销售。“走出去”的不仅是一件件产品,更是中国AI创新的实力与想象力。

“在AI行业,一天的发展抵得上其他领域一年。”孙鹏飞如此感慨。

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进化之路上,出门问问的选择是永远比行业快一步。他们将通过持续创新解答一个时代之问:在现实与虚拟的交汇处,如何让AI成为人类最默契的数字伙伴?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