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跨越三千五百公里,托起“心”生希望

2025-05-21 07:30:0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三十一名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及胸廓畸形患儿来宁治疗

跨越三千五百公里,托起“心”生希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近日,31名来自雪域高原的先天性心脏病及胸廓畸形患儿在家人陪伴下,抵达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这次“心佑工程·西藏行”特别行动,是团队历史上单批次救治西藏患儿病情最复杂、病种最多的一次行动。这场跨越3500公里、海拔高差4000米的生命接力,为高原儿童托起“心”生希望。

5月20日上午,走进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病房,15岁的扎西朗杰(化名)正翻阅复习资料。作为拉萨某中学的尖子生,扎西朗杰4天前刚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床走动,医生说恢复得很好,我现在呼吸都顺畅了,阿妈说我的脸红润得像格桑花!”少年眼中闪烁着希望,他告诉记者,因患有先心病,他一直不敢跑跳,“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心佑工程’团队,接我来南京接受免费心脏手术和康复治疗”。

据悉,此次行动源于今年4月“心佑工程”团队深入西藏开展的先心病免费筛查。在当地政府组织下,扎西朗杰等31名确诊患儿来到南京接受治疗。

记者获悉,这是团队历史上单批次救治西藏患儿病情最复杂、病种最多的一次行动。“患儿中年龄最小者仅5个月大,最大16岁,在31名患儿中,3例复杂先心病病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院长李庆国教授介绍。

10个月大的尼玛次仁(化名),同时患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缩窄,幼小身躯承受着三重打击;1岁女童梅朵卓玛(化名),三尖瓣下移畸形导致心脏结构严重异常,三尖瓣重度反流让幼小心脏超负荷运转;2岁患儿格桑巴桑(化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如同在心脏埋下“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这类复杂先心病在高原地区尤为凶险。”心血管中心张冲主任医师表示,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速病情恶化,若不及时手术,患儿生命将进入倒计时。目前,“心佑工程”专家团队正积极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自2014年启动以来,“心佑工程”已免费筛查逾20万名儿童,救治2300余名先心病患儿,其中救治西藏患儿494名。足迹遍布新疆、青海、西藏等15个省(自治区)200多个县(市、区),累计行程超100万公里。

昨天,全国首个“心佑小屋”正式在南医大二附院点亮。“‘心佑小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系统承担疾病科普与人文关怀双重职能。”张冲介绍。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