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泊位摇号分配,外部协调“外挂车位”
“4米窄巷”小区 停车“抢滩登陆”现象不见了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陆雄轩 朱承超
这段时间,米巷小区监控室内变得“静悄悄”。“小区以前时常发生车辆剐蹭现象,交警隔三岔五就要领着当事人过来调录像。如今,已经有一段日子没在这里见到交警的身影了。”小区网格员周岚告诉记者。
监控室的“冷清”源于监控室外的变化。米巷小区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龙津社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燕介绍,该小区为六合首个商品房小区,属于开放式小区,多年来始终处于无物管状态。由于开发建设之初就没有规划泊位,近年来小区停车空间日益紧张。
“停车位先到先得,小区每天都在上演‘抢滩登陆’,每条路上都停得满满当当。”小区居民王丽莉指着一条内部道路向记者说,这条路仅约4米宽,两侧均停放着车辆,仅能容纳骑电瓶车的居民勉强通行,“有一次,一居民家中失火,消防车进不来,只得停在小区外,架着云梯灭火。有老人突发疾病,不得不从小区里抬到外面的救护车上。”
一边是停车难,一边是出行难,居民们时常因车辆剐蹭、出行不便等发生龃龉,投诉不断。“不能让停车难滋生的问题,削弱居民对社区的信任。”今年,龙津社区开始探索破题思路。
一方面,社区积极推动把米巷小区物业管理纳入街道为民办实事项目,引入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并在小区出入口设置道闸,加强车辆进出管理。另一方面,一遍遍上门走访,搜集居民诉求,并牵头召开小区停车难问题协商议事会,最终决定由社区划设停车位,每隔一年摇号一次,分配停车位使用权。然而,经社区联合街道物业办、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实地测量后发现,在确保消防通道通畅的情况下,小区内部仅能“抠”出10个停车位,与居民保有83辆汽车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居民的关心事,就是社区的操心事。”李燕告诉记者,为了让没有摇到号的居民有位可停,自己兜兜转转跑了周边多个停车场,可距离近的,一个停车位每月要300元租金,稍远的虽然只要180元,但居民不愿多跑腿。两难之下,她多次找到距小区仅一街之隔的浮桥北停车场运营负责人詹仁斌,希望能为小区居民打开方便之门。被李燕的诚意所打动,詹仁斌决定拿出部分车位作为小区“外挂车位”,以半价包月政策托底民生需求。
内部泊位摇号分配、“外挂车位”价格亲民,赢得小区居民广泛欢迎,米巷小区停车难及其滋生的社会治理问题迎刃而解。昨天,记者在该小区走访时看到,主干道上,一个个白色停车泊位规范整齐,车辆停放秩序井然,居民骑车出行畅通无阻。记者走访时,恰逢一名没有摇到号的小区居民想要开车进入,门岗师傅仔细登记车牌、手机号码等信息后,引导其停放在停车位上,并告知其可免费停放,但须尽快驶离,以免影响其他居民正常使用。“停车有秩序、管理有温度,小区清清爽爽,大家出行更方便、生活更舒心。”车主陈海涛竖起大拇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