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聋校75名高三毕业生获佳绩
全员本科!“无声世界”奏响生命强音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通讯员 周秋红
前天,南京市聋人学校传来消息,该校75名高三毕业生全员叩开本科院校大门,其中21人圆梦“聋人小清华”天津理工大学、22人考入北京联合大学。这群听障少年以笔为翼,在无声世界中奋力翱翔,用汗水证明,只要坚持努力,梦想终将实现。
逆风翻盘,从自卑到闪耀
南京聋校高三(3)班学生胡意被天津理工大学与北京联合大学同时录取,他的数学科目取得150分满分的成绩。
幼年因高烧失聪的胡意,曾因为在普通小学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深感自卑。“那个时候,虽然同学和老师都很友好,但我总觉得和同学不一样,成绩不好,不愿说话。”因为从小康复训练,加上佩戴助听器,胡意可以跟人正常交流,他说,“初中阶段入学南京市聋人学校后,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绽放的舞台。在这里,老师小班教学,进度合适,让我的学习变得从容。我还参加了独轮车、编程、3D打印等多个社团,特别是编程社团,我很喜欢,2022年我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编程竞赛获得中国区决赛金牌,这也让我更加阳光自信。”
因为喜欢编程,胡意也有了自己的目标,就是争取考上“聋人小清华”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
“一开始数学对我来说挺难的,高中的数学相比初中更难,刚开始学得还是很吃力。为了提高成绩,每次寒暑假我都提前在网上下载一些课程进行自学,先把新学期要学的内容过一遍,开学以后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懂就问。后来慢慢找到了学习方法,最终在联考中数学拿到满分,让我能圆梦大学。”胡意说。
同样因为高烧致聋的孔令伟7岁才上小学,其间还有过复读。他说:“我老家在盐城,父母都在苏州打工,他们把我送到南京读书不容易。我平时完成作业以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复习,最终能考上天津理工大学是我没想到的。”
患有先天性耳聋的高三(4)班学生王梦艾,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美术方向。“当时选美术完全是零基础,压力也很大,但是为了圆大学梦,我只能奋力一搏。”王梦艾说,“其他学生每天画三四个小时,我就把吃饭、休息的时间利用起来,每天画七八个小时,我相信勤能补拙。”在此次五校联考中,王梦艾素描获得143分,也实现“逆袭”。和她在同一个班的姐姐,此次也顺利考入长春大学。
挑战不小,聋人高考不易
听障生要想进入大学,需要通过全国聋人单考单招考试,全国共有包括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在内的十多所高等院校招收听障学生。今年3月31日到4月26日,南京市聋人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的陪伴下,辗转各地赴考。
“2023年开始,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等5所高校开启五校联考,给学生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学校教务处主任杨武举说,部分学生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还会报考多场考试。
“我们教材与普高同步,但是对于主要依靠视觉识别的听障学生来说,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学习都非常有挑战,所以老师上课必须重构教学维度,降低广度和深度,也要通过各种办法让学生理解。”杨武举说,“比如英语单词教学,老师得把一个个字母用手语打出来教会学生们拼写,而因为缺少听和读的环节,学生们英语学习也比较吃力,要耗费更多精力。”
校长汤建彬说,学校通过分层教学破解难题。今年,学校开设了口语班,针对听力和口语比较好的学生,不依赖于手语而是采用口语教学,给学生提供像普通高中一样的优质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聘请书画院专业画家提升艺术生专业素养,更打造编程创客空间让科技少年与普通学生同台竞技,增强自信。
爱心护航,辛苦但值得
“谢谢老师们送考,他们特别辛苦,因为有了他们的爱心托举,才能让我们圆梦。”采访中,不少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
记者了解到,从1995年开始,南京市聋人学校便组织送考团队,帮助学生们克服考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杨武举说,每次的送考队伍,都由一名带队老师和多名辅导教师组成,在五校联考中,送考教师多达十余人。
记者了解到,每场考试开场前,老师和家长们都在考场外帮助考生排好队伍,仔细检查每人的证件,给他们加油鼓劲。“各高校考试内容及学科难度差异较大,孩子们离开考场有时神色淡然,有时又愁眉不展,老师们也会及时地耐心劝导、疏解。”杨武举说,“虽然‘漫长’的高考季陪考老师们非常辛苦,但看到录取结果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陈源清说,今年该校共有75名毕业生,全部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北京联合大学22人、天津理工大学21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人、长春大学3人、重庆师范大学3人,还有学生被西安美术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录取。今年的毕业生中,有2人分别获得数学、物理单科考试满分,1人在五校联考美术专业考试中获得素描最高分149分。
“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学校和老师的爱心托举,让这些听障学生在特殊教育的跑道上跑出了青春最美的姿态,更用实力证明,当梦想插上坚持的翅膀,无声世界同样能奏响生命的强音。”陈源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