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在“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中担好责

2025-05-14 07:16:0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程雄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人才辈出”强调人才的数量增长,“人尽其才”强调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尽其用”强调才能要充分利用。青年是科技人才潜力军,其才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进步。因此,青年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最适合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才尽其用。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首先必须是负责任的创造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青年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创造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必须要在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中担好责,推进技术向善、智能向善,真正达到技术为人类谋福祉的目的。

担好创造者的责任

青年是社会的活力源泉和科技的创新先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技术的探索者和未来智能世界的“缔造者”。如Kimi智能助手的背后是年仅31岁的杨植麟,凭借对人工智能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成功将Kimi打造成为用户生活中的得力助手;DeepSeek研发团队中90后占比超过75%,平均年龄仅为28岁,95后更是占据了一半。他们怀揣着对技术的无限热爱与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共同推动着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的应用。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与优化,计算机得以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进行创作与创新。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研发者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被深深地嵌入其中,人工智能产品呈现出鲜明的价值负载。这些价值判断不仅关乎技术的功能与效率,更触及伦理、道德乃至社会责任的层面。以青年为主体的研发者,在创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塑造着未来的社会形态。若过于追求资本的增殖,将资本意志凌驾于技术之上,便可能导致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进而引发一系列责任风险。例如,某些智能推荐系统可能因过度追求点击率与广告收益,而忽视用户的真实需求与心理健康,造成信息茧房与算法偏见的加剧。此外,还有人机异化、主体地位丧失、大模型的过度依赖等风险。

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造者,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过程中,始终坚守技术伦理底线,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福祉的增进。具体而言,在设计算法时充分考虑公平、透明与可解释性,避免算法歧视与偏见;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时尊重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在技术应用时关注社会影响与伦理考量,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与进步,使立体而丰富的责任精神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得到彰显与传承。

担好管理者的责任

青年不仅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创造者,更是其核心管理者,肩负着生产和分发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内容的重要使命,必须将社会整体价值作为正确引导自身责任担当的基础和前提。

在信息爆炸时代,网络空间充斥着复杂多样的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所生产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青年管理者不仅要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所生产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使责任引导活动本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内在统一。这意味着青年管理者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能仅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更要注重内容的导向性和思想性。

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靶向分发,利用AI的精准推送功能,将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更广泛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要时刻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确保技术的应用始终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以高度责任感的塑造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扩大。

担好使用者的责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迅猛扩张,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技术范畴,成为塑造青年群体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价值引领,作为连接技术与人文的桥梁,正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姿态渗透并深刻融入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趋势要求青年用户深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在与技术共舞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技术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深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运作机制的理解。从深度学习算法到神经网络模型,从大数据处理到个性化推荐,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蕴含着复杂而精妙的逻辑。青年用户应当通过持续学习,揭开这些技术神秘的面纱,理解它们如何影响现实、如何创造价值。例如,某知名电商平台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商品推荐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购物体验。然而,也需意识到,这种个性化推荐背后可能隐藏着信息茧房的风险,即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可能导致信息视野的狭窄化。

锻炼并提升信息甄别与分析的能力。在信息爆炸时代,虚假信息、误导性内容层出不穷,青年用户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善于利用人工智能内部的自我优化机制,如通过反馈机制纠正错误推荐,通过算法调整提升信息推荐的准确性。这一过程中,青年用户既是技术的被动接受者,又是技术的主动塑造者,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向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面,青年用户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如隐私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青年用户应保持头脑清醒,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指引,深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提升信息甄别与分析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积极应对并有效纠正技术风险,进而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福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作者为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用责任感召青年的历史经验研究(23DJ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程雄飞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