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锁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并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为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标志着法治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领进入了全新阶段。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内容亮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是法治引领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其内容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与平等权利。该法第一次明确我国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规定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对民营经济组织设置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歧视性政策。该法还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审查机制,对涉及民营经济的各种政策措施进行审查,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和行业,各类所有制经济组织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投资融资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了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该法提出多项对策措施,包括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环境等,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强调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包括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等,这有助于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了民营经济的服务保障与权益保护。该法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的意见建议,以解决其反映的合理问题。同时,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规定办理案件应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应当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等,以确保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出台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台和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通过明确公平竞争原则、加强投资融资促进、支持科技创新等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使民营经济发展有法可依,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有利于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一系列具体条款体现了中央对民营经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例如,该法规定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法律支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民营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提供制度性方案,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动能。
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该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向全社会传递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将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的社会定位和法律地位,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预期,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从而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法律支撑。
有助于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出台和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一方面,该法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保障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以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该法通过鼓励民营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贯彻的现实路径
法治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还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合力效应。
第一,加强宣传与阐释。通过媒体、网络、公共讲座等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全社会对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进一步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二,完善配套法规与制度。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注重与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以避免法律冲突和矛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民营经济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法律条款能够落地生根。同时,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相关法律规定落细落地落到位。
第三,重视监管与引导。一方面,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有效执行。要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加大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民营企业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要借助和利用媒体、公众的力量,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规范经营及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以更好发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持续评估与优化。定期评估法律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法律实施机制,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积极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措施,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