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等主创亮相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南京粉丝见面会
演员、编剧、取景……莱斯,“全南京”阵容!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前不久,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热播,反响热烈。南京演员、南京编剧、南京取景拍摄,加上溢出屏幕的南京元素,引发全网热议。
5月12日,“吾心归于宁——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南京粉丝见面会”在剧中中秋诗会取景地——艺术金陵文化创意产业园博爱楼礼堂举行。现场,包括主演梅婷在内的剧组主创人员分享拍摄趣事,讲述剧集背后的南京故事。
主创自报家门,“南京浓度”不断提高
“大家好,我就是剧中的老板娘,我叫丁美婷,是南京人”“我是张灵彦,在剧中饰演小林护士,我也是南京人”……现场,随着到场嘉宾一个个“自报家门”,观众发现,这场见面会的“南京浓度”在不断提高。
从主演梅婷的南京话集锦,到新街口、紫金山天文台、四牌楼、绣球公园等场景,再到徐家鸭子、绿柳居马蹄糕、咸香豆腐脑等特色美食,作为一部讲述当代都市人生活百态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把金陵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方言纷纷搬上荧幕。
“很多人问我这部剧的烟火气是从哪来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我的日常生活。”编剧蓝小汐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说,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她只要将自己日常去的地方、吃的美食,以及和家人朋友的对话写进剧本,就感觉充满了浓浓的“南京味道”。
“南京的城市气质与这部剧的主题高度契合。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活力,完美诠释了‘后半生’的丰富可能性。”制片人黄澜表示,南京的城市气质、市民性格、文化品位、城市风景等南京元素巧妙地融入剧情,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更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让观众深切领略到南京的独特魅力。
梅婷回忆细节,剧本里的南京“原汁原味”
在互动环节,梅婷饰演的刘丽娜成为全场焦点。她现场示范了剧中的经典台词,引发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南京演员,能在南京拍戏、用南京话说台词,梅婷感到十分开心。“南京变化很大,但依然是我记忆中的南京。”梅婷感慨,“有一天在科巷拍戏,在周边转了一圈,不知不觉走到了就读过的五老村小学。”
梅婷表示,刚拿到剧本时,自己并不知道故事发生地在南京。“慢慢读着读着发现,‘哎,紫金山’‘咦,这不徐家的鸭子吗’,脑海中立马浮现了很多关于南京的场景。”梅婷说,得益于剧本非常“原汁原味”,她觉得自己的台词“一个字都不用改”。
丰富的地域元素融进电视剧,不仅增加了电视剧的层次和变化,也推动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比如剧中刘丽娜与父亲的对话,就让‘南京味道’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而刘丽娜身上的人物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特性。”黄澜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在南京取景拍摄,这一“天然摄影棚”正受到广泛关注。“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一方面是自然的山水城林风光,另一方面则是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养分,也助推南京从‘文学之都’迈向‘影视高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说。
专家点评解读,笑对人生“下半程”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直面了许多现实话题。
作为轻喜剧,该剧叙事结构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打破了传统家庭剧的悲情氛围,“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探讨比较深刻的社会话题,在笑声中暗藏对代际沟通的反思。”一名观众说,在青年困惑、中年危机、女性的物质独立和精神自由等话题方面,该剧都有一定的延伸和思考。
现场,多名专家充分肯定了这部电视剧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创作探索,认为该剧聚焦老年婚恋情感这一主题,剧中的老龄人物主动追寻自我价值,重构老年形象,是对“积极老龄化”的影视化呈现。
“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关于情感自由的宣言,爱既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应该成为老年人的奢侈品,无论何时都应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获得自我认同和尊重。”黄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