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做于细、成于严
——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④
□ 本报评论员
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次思想政治体检。全市党员、干部要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修身律己、防微杜渐。
近年来的众多典型案例警示我们,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源共流,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小到一包烟、一瓶酒、一盒茶叶、一盒月饼,往往就是作风失守的开端。“是以涓流不止,溪壑成灾矣。”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同样如此。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出台,为我们立下了“铁规矩”“硬杠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要“严”字当头、“细”字托底,守好小事小节,防止“破窗效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应当看到,自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一子落地,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全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要以“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和韧劲,“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锲而不舍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筑牢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堤坝。
实践一再证明,作风就是战斗力,党员、干部好的作风,能够转化为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
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挑战。但只要作风不滑坡,办法就比困难多。市委主要领导强调,“优良作风是勇挑大梁的坚实保证和支撑。”于全市上下而言,要通过学习教育,把优良作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一着不让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切实扛起挑大梁的省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