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蝶变国际艺术街区,焕新金银街上演“春日奇遇记”
这条老街巷有了“潮生活”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4月26日上午9时多,金银街里已是人头攒动。路边金银街17号院的周阿姨也早早出门,因为一场“春日奇遇记”已拉开帷幕。作为这条街的老居民,她亲身经历了街区从老破小“晋升”为国际艺术街区,每天的生活都变“潮”了。
“今天小广场有个泰国留学生办的宋干节,听说跟咱们云南的泼水节很像,我也来体验体验。”周阿姨今年65岁,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谈起以前的街巷生活,她连连摆手——门前道路又窄又破,地面坑坑洼洼,路边停满汽车,其他车辆通过时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咱们这里紧邻南大,留学生也住在巷子里,那样的环境大家都不满意。”周阿姨说。
为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塑造特色场景,由鼓楼区商务局牵头,区属建设平台新厦集团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2022年,新厦集团正式进场,开始金银街的蝶变之路。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金银街全长仅200米,宽约4米,西起上海路,东至南京大学西围墙,更新改造过程中取消了沿街18个停车位,增设展陈空间和艺术装置,并对道路两边的老旧建筑进行外立面更新。
周阿姨漫步在楼下的街区内,眼前的特色小店不仅吸引着中外年轻人,也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我有时也会赶个时髦,点杯咖啡喝。”周阿姨笑着说,沿街小市集摊位上的各类非遗手工、编织制品,她也能看好一会。
在街区小舞台,泰国留学生们带来精彩的歌舞表演,还摆起了小摊位,周阿姨与邻居跟着年轻的外国留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泰国留学生徐宝莹是街区焕新后首批受益的新“居民”,3年来每天上学经过金银街,休闲也是在金银街。她告诉记者,这条街有很多特色店,各种肤色的留学生都喜欢在巷子里停留。
街区运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银街国际青年艺术街区开街后,汇聚咖啡店、精酿酒吧、文创市集等潮流业态,日均客流约6000人次。今年“五一”假期,金银街“春日奇遇记”还将安排多元化活动。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近年来,环南大片区实施多条街巷城市更新,包括陶谷新村、汉中西路等。与金银街平行的陶谷新村告别了陈旧的道路设施,实现慢行道友好,也为居民出行开辟了具有文化与休闲功能的通道。而“咖啡”和文创主题的街巷越来越火,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我每天出门买菜,从这些店铺前走过,闻一闻咖啡香都觉得非常舒畅。”陶谷新村退休教师刘阿姨笑着说,相比于过去的杂乱,如今的陶谷新村让居民住着很有新鲜感。
【记者手记】
城市更新激活“巷”新力
街巷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生活的深处。金银街的更新,把居民与大学、外国留学生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空间改造、文化互动和消费植入,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南京国际化交流的窗口。
南京街巷众多,各有各的特色。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街巷改造不再是单纯的工程,而是人与空间场景的互动,或文化或绿色或消费,让街巷里的居民脚下有无碍的路,眼前有多样的风景,生活有与时俱进的新意。激活“巷”新力,在居民与游人的欢笑中,看见南京更新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