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策划的去拍了电影,学电子的去做了原创音乐剧
跨界就业,这3位学长都成功了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郭敏 卫宇昕
从广告策划跨界光影艺术,拍摄出中国首部一镜到底古装动作片;突破电子工程学科边界,打造出《宝玉》《爱舞动》等原创音乐剧;不满足于做一名网站编辑,自己创业成立公司……4月22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跨界·职达π世代”就业引航信仰公开课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3位校友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尝试,放手一搏。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高校要突出育人核心,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教育引导等。当天的公开课正是南城院就业指导服务系列活动之一。萌生了跨界就业的想法,如何迈出第一步?在全新领域站稳脚跟,付出了哪些努力?
A 校内外寻找更多机会
“其实,我一开始是想当一名演员的。”南城院2006届毕业生、导演童辉说,因为从小喜欢看相声、小品,每当六一儿童节来临,他都拉着一群小伙伴排练节目,这是他的舞台初体验。后来接触到电视剧《包青天》《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他萌生了当演员的想法,演出好片子,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童辉一边看电视琢磨着如何去当一名演员,一边让母亲带着他去艺校面试,但因为求学路途遥远,学费、交通费远超预期,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当演员的想法,从未在童辉脑海中消失。高中时,他第一次接触到话剧,表演结束后,他特地跑到后台,找到主演,询问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演员。“老师说,我这形象当不了主演,如果一定要在影视行业闯一闯,可以做导演。”童辉说,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一直保持着联系,“考大学时,他建议我考三所比较著名的电影学校,我也去尝试了,但最终落选。”
填报志愿时,童辉觉得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南城院曾用名)跟自己的梦想很接近,慎重考虑后便选择了这一学校的广告策划与艺术设计专业。“机缘巧合下,我大一便成为学校文艺部部长。怀揣着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我成立了明天话剧团,就像小时候六一儿童节一样,拉着同学们排练节目。”童辉说,那时,明天话剧团轰动一时,演员上台还未开口,台下就掌声一片。
从兴趣出发持续探索,与童辉一样,南城院2008届毕业生、音乐剧监制、舞台剧制作人徐东蔚,2010届毕业生、设计师、策划人袁冬军也从未停止尝试的脚步,在校内校外寻找更多机会。“之所以选应用电子专业,是因为对电子方向感兴趣,而喜欢声音更像是我的个人爱好。”徐东蔚说,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他也在寻找跟声音相关的实习工作,“大一我就开始在一家传媒类公司的录音棚实习,起先干的更多的是发传单、配合活动执行等,后来才慢慢接触到跟声音相关的专业工作。”
B 艰难时期也未想过放弃
真正下定决心在导演这条路走下去,是在童辉大三时。“2005年,因为从小到大的电影梦,我决定给自己10年时间,拍一部自己的电影。”大学毕业后,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的童辉发现,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白天,童辉在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工作,晚上,他在一家演艺酒吧兼职。这样的现状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要晚上7点赶去酒吧,没办法保证白天的工作,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他放弃了月薪1500元的职位,继续在酒吧寻找演艺机会。
但新问题随之而来,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童辉在南京的衣食住行。有一次,在发工资前一天,他发现自己已身无分文,家里也找不到任何食物,不愿意求助父母和朋友的他只能咬着牙撑了一天,体验了饿肚子的感觉。“那天,我也没钱坐公交,走了3小时的路到了单位。”童辉说,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也未曾放弃导演梦,而是努力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凭借着在学校的表演经验,我开始接商演,做主持,同时花大量的时间看跟表演、导演相关的书籍,去研究电影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
如果一直停滞不前,那一定是付出的努力还不够。在努力了2年以后,童辉发现还是离自己的梦想很远。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2008年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后来我当过话剧演员,做过编剧,还演过替身。我不觉得以前的尝试都是无用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都成为我人生丰富的阅历。”童辉告诉记者,2013年,爱折腾的他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经过3年时间的沉淀,在2015年11月,他终于拍出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篇电影《血迷庄》,这时距离2005年刚巧过去10年。
大学时期,同样学的是广告策划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袁冬军决定自己创业开公司。“实习时,我负责网站编辑,没有工资,只有100多元的饭补。”不满足于只做一名网站编辑的袁冬军,在大二暑假研究起了如何开公司。开公司需要掌握的可不仅仅是广告策划和设计,为了在全新领域站稳脚跟,袁冬军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并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如何做好管理运营?如何当好一名会计?怎么进行人事招聘?毕业创业至今,袁冬军整整做了30本笔记。
C 鼓励学生有想法后就付诸行动
非科班出身,但都在全新领域作出了一番事业,凭借运气还是实力?“因为有了实力,才有了运气。”袁冬军鼓励同学,有了想法一定要去尝试,想想都是问题,付诸行动后问题都会解决,“如果当年我一直想着创业如何艰难,亏损了怎么办,没有迈出关键一步,那就没有现在的我。成立公司后,我一心扑在开拓业务上,第一单业务就是我在乘坐地铁时偶然看到的。”
“摆正心态,不怕试错,踏踏实实坚持一段时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勇气和信心。”徐东蔚说,为了弥补专业上的短板,毕业后,他每天都花十几个小时自学,公司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但只有他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主动拥抱变化,带着团队转型,向着原创音乐剧的方向疾驰而去。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充分热爱。如果一直没有找到真心喜爱的事情,那就继续找下去。如果现在的你有了强烈的想法去尝试一些事情,不要有任何担心,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段经历都能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饿着肚子走了3个小时到单位,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时候的饥饿感觉,也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童辉表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付出了十二分努力的人才能最先抵达终点。
“将职业生涯教育、就业观念引导与信仰公开课相结合,从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请校友来和同学们谈未来、聊成长,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发现未来的无限可能,建立信心制定目标。”南城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常征旗介绍,目前学校“扬帆起航,逐梦前行”就业指导服务季系列活动正在进行,将持续开展12大类百余场活动,为大学生聚焦求职资源,提供多样化就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