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组建“服务高校专员队伍” 打通政校企合作链条,摸排29万余毕业生信息

2025-04-14 07:22:2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随着“金三银四”春招进入高峰期,一场场校园招聘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4月2日下午,在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体育馆内,应届毕业生张同学手握简历,穿梭于企业展位之间,最终在南京百花光电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停下脚步。“专业对口,企业还提供住房补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经过与招聘负责人深入交流,张同学当场签下就业意向书。

张同学的顺利签约,离不开一群特殊“红娘”的助力——南京人社服务高校专员队伍。这支由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组建的专业团队,正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高校,架起毕业生与本地企业的“就业桥”,为南京留住人才注入新动能。

今年3月,市人社局创新推出“人社服务高校专员”工作机制,组建了一支57人的“服务高校专员队伍”,按片区划分服务52所在宁高校毕业生留宁就业。他们化身“就业管家”,定期走访高校,摸排毕业生生源信息、专业方向及就业意向,并联动企业精准匹配岗位需求。3月以来,人社服务专员通过走访在宁高校,累计摸排29万余名毕业生信息,协助举办专场招聘会40余场,提供岗位超2万个。

栖霞区就管中心主任尤永坤便是这支人社服务专员队伍中的一员。他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对口高校,与校方对接毕业生数据,针对南京“4266”产业体系筛选匹配专业。“比如审计、金融专业学生留宁意愿强,我们就重点对接全市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尤永坤介绍,通过动态更新“人才需求库”和“岗位供给库”,专员们能快速为毕业生“画像”,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政策与服务的“组合拳”,让毕业生们感受到满满诚意。4月9日,在人社服务专员多次奔走与对接下,建邺区人社局与建邺高新区将“校招直通车”开进东南大学,搭建校企精准对接平台,30家优质企业带来1100多个岗位。根据东南大学学科特色,招聘会覆盖金融科技、数据要素、智慧交通与物流、数字文娱等行业,提供研发工程师、AI算法研究员等硬核岗位,最高年薪可达2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校园招聘会特别设置了“职场能量站”,从“求职准备—政策匹配—实践体验”全链条赋能学生求职。现场还开设有简历门诊,资深人力资源总监为60余名学生提供“一对一”职业竞争力诊断,提升求职能力;提供政策大礼包,现场对见习补贴、人才安居、人才落户等政策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留宁就业。还贴心准备了启航套装礼品,让东大学子感受建邺温度。

为了让毕业生“愿意留、留得下”,南京着力打通政校企合作链条。3月3日下午,在人社服务专员的对接下,玄武区人社局联合秦淮区人社局、栖霞区人社局在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2025年首场校园专场招聘会,57家企业带来1300余个岗位,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活动现场,中科院南京耐尔思光电仪器有限公司与多名研究生达成签约意向。“校企合作不仅缓解了用工压力,还能推动技术转化。”公司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各区人社部门与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南京工业大学与小米集团共建的“就业实践训练营”便是典型案例。“通过企业导师授课、实地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提前掌握行业动态,企业也能‘锁定’潜力人才,目前已有80余名学生通过该计划入职。”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养彬说,专员制度让政策落地更高效、校企资源对接更顺畅,这是南京吸引人才的“软实力”。  

市人社部门后续还将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就业意向抽样调查,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留住高校毕业生就是为城市蓄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还将深化专员队伍建设,推动就业服务向“全链条、多维度”升级。例如,开展“感知南京”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走访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扩大见习岗位规模,就业见习人员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享受基本生活费;组建“创业陪跑导师团”,举办创业大讲坛,开展“创聚金陵”公共创业服务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场地、资金、服务、导师等支持。

责任编辑:杨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