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菜单“四季新” 餐饭“不将就”

2025-04-09 07:39:4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华侨路街道为老年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食堂”

菜单“四季新” 餐饭“不将就”

南报网讯(通讯员 周孝飞 记者 王婷婷)春日的南京,花香扑鼻。4月1日上午11时,在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慈悲社,社区助餐点的后厨里已升腾起袅袅炊烟。大厨将刚出锅的红烧带鱼进行分装,再过一会它们将出现在老人们的餐桌上等待被品鉴。近年来,街道聚焦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持续推进7个社区助餐点的建设,不仅实现了社区助餐服务100%全覆盖,还以全方位的餐食服务让社区助餐点成为居民口中“家门口的幸福食堂”。

春天的枸杞红枣汤养肝、夏天的绿豆瓜果清凉解暑、秋天的冰糖雪梨润肺、冬天的小米粥暖胃……位于明华新村15号的悦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慈悲社社区的助餐服务站点,这里的餐单总是跟着季节“走”,让老年居民每餐饭都“不将就”。

为居民带来定制化、特色化的餐食,这是街道开办“家门口的食堂”的初衷。而老年群体则是主要被关照的对象。

在石头城新村40号的石头城社区助餐点,每到中午,这里便座无虚席,“客人”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五菜一汤的配搭让老年人吃得饱,更吃得好。“一大荤、一小荤、三种素菜、一份饭,菜品都是低盐、低糖、低脂,既确保了营养均衡,也满足了不同口味和健康需求。”助餐点负责人介绍,站点主打一个“有求必应”,根据老年人或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科学订餐,如果遇到重要节假日,还可以额外给老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老人,还可享受由营养师审核了食谱的定制餐,实现“一餐一策”,精准匹配不同老人的用餐需求。

“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打个电话社区就能送餐上门,太方便了。”在五台山社区,80岁的老人张桂明(化名)长期独居,对于年事已高的她来说,“热腾腾的饭菜直达家门”不仅是一种便利服务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们还承担起“情感信使”的职责,不仅送餐上门,还主动对老人们探望慰问、嘘寒问暖,让老人们和其家属都感动不已。数据显示,华侨路街道助餐点用餐满意度达98%。

当味蕾的满足延伸为心灵的抚慰,助餐点还悄然转型为“精神驿站”。在3月1日刚刚开业的汉中门外大街10号老幼食堂,餐后的餐桌变身为“课桌”,插花、剪纸、刺绣等各种非遗课堂,让这里在饭菜余香中飘荡着欢声笑语。同时,一系列的健康养生讲座、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也可以满足老年人学习与社交的精神需求。

“辖区内的各助餐点不仅提供低价优质的餐食,而且在此基础上:政府养老扶助对象,每天用餐补贴5元封顶,非政府养老扶助对象的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天用餐补贴2.5元封顶,还结合社区特色拓展各种文化娱乐功能。”华侨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的宗旨很简单,就是老人们吃饱更吃好,用餐也“享老”,让政策的雨露浇灌服务创新之“花”。“未来,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助餐点与社区医疗等设施联动,开设‘健康加油站’,打造‘一站式’养老综合体,让老年助餐服务更可持续、更具活力。”

作者:周孝飞 王婷婷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