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是队医也是朋友,他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2025-03-09 09:09:4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我把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孩子来交流,他们都愿意和我说话。”说起自己与运动员们的情谊,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体育医院副院长徐朋的脸上挂满笑容。

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即将到来,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与精彩表现牵动人心,而背后,有一群默默为运动员们保驾护航的人,他们的名字平凡却响亮——队医。徐朋就是队医中的一员,对于即将到来的大赛,他感到很激动:“这是很高级别的比赛,我们与运动员早就开始为之做准备了。”

护航:保障衣食住行,责任为引

徐朋本科修读中医伤骨科专业,在硕士阶段研读运动训练学。2006年,刚毕业的他就踏入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成为一名队医,如今已近20年。

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配备治疗仪器和常规药品,判断运动员适合的项目类型及数量,帮助运动员赛后放松与疗伤……这是人们通常对队医的认知。除此之外,徐朋还会关心运动员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比赛地下雨,我会让孩子们多带几双鞋备用。天气冷了,我就叫他们带上厚衣服。”

徐朋的细致,源于他对运动员们、对田径赛事的爱。作为队医,徐朋的衣食住行都和运动员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运动员们在节假日也需要训练,因此,徐朋每年都要与运动员们共度超过300天。“运动队其实就是孩子们的‘家’,作为‘家长’,只要他们在队里,我就要为他们负责。”徐朋说。

知心:帮助心理疏导,信任为基

队医,不仅需要疗伤,更需要“医”心。

数年前,一名运动员因未入选奥运会选拔赛而郁闷,甚至产生了退役的念头。徐朋来到该运动员的房间,和对方分享了自己曾经遇到挫折时的感受:“我也有过觉得特别不顺利的时候,但是后来我发现,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徐朋一边认可该运动员在赛场上闪闪发光的时刻,一边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落选存在的客观原因。

他真诚的态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以及专业的分析,让对方逐渐从低落情绪中走出,继续积极训练,并取得好成绩。

队医应该如何与运动员们交流?他们是否愿意敞开心扉?说起这些问题,徐朋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多心里话,他们愿意和我说。”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相处、体贴细微的关怀,成就了徐朋与运动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热爱:“跑”在工作之外,体育为伴

徐朋对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的期待与热情,不仅因为他是一名队医,还源于他的第二个身份——一名体育爱好者。

2013年,徐朋开始练习跑步;2019年开始,他几乎每周日都会跑一个半马。在唯一固定的休息日里,徐朋依然满怀热情地与体育为伴。“午休的时候,我也会去健身房锻炼。”在繁忙的工作中,运动已经成为徐朋特有的休息方式。

“双重身份”的徐朋,为各项赛事已经“跑”了60多个城市。在他眼中,南京能够举办这次世界级赛事,和城市浓厚的体育氛围有很大关系。“每年的南京马拉松都是全市人民的一场体育盛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一场场国际顶级赛事在南京越办越好,我非常骄傲。”徐朋表示。

对于热爱体育运动的市民,徐朋提出了一点建议:“运动之前一定要热身,注意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关节灵活度。”

作者:程锦欣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