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储笑抒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这段记载,谈及了南京清凉山与五台山之间、现如今位于广州路两侧位置的“小仓山”。在这里曾有一处园林,不仅常常见诸文学作品之中,且与至少三位享誉全国的文学家产生了密切关联,这便是随园。
在随园建立之前,明末文学名家、复社领袖之一的吴应箕首先在小仓山、如今乌龙潭公园一带建了吴氏园,俗称“焦园”。吴应箕的代表作之一为五卷《读书止观录》,向后人昭示读书之法与为人之道。他还著有《国朝纪事本末》《留都见闻录》《楼山堂集》等多部名传后世的文史著作,《明史》称其“善今古文,意气横厉一世”。
吴应箕因抗清兵败身死,其名下的焦园,以及小仓山一带的大片区域则随后成为清代重臣家族曹家名下的产业。曹寅将这片产业建成一片府邸园林,据说时称“西园”。曹家与清皇室关系密切,家族中四人曾在南京担任江宁织造郎中一职。
曹雪芹出生之时,西园便是他家族的府邸之一。据曹家姻亲、乾隆帝的孝贤皇后之侄富察明义在其《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诗前小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造),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富察明义作为曹雪芹同时代人,认定西园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应当是有一定根据的。
曹家后因多项罪名被雍正皇帝抄家,曹家产业随后落入了行伍出身的隋赫德手中,西园也改称为“隋园”。但不久之后隋赫德也因贪墨获罪,隋园因而成为废园,被隋家人开价“300金”出售。其时清代文学家袁枚正在南京任职“江宁县令”,闻听隋园低价出售,深知此地的文化价值,极为欣喜地将隋园“购以月俸”,改为今日人所熟知的“随园”。
袁枚名下的随园,包含了如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随家仓、乌龙潭公园以及五台山之一部等。袁枚花重金在园中起楼台,立奇峰怪石、绿竹万竿,且摆放了诸多古玩器物,并自号“随园老人”,在此著述了《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令随园也得以青史留名。袁枚的山水诗、咏史诗、散文、骈文乃至文学批评等都得到了文学界极高评价;而《随园食单》则极为实用地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间流行的三百余种南北菜肴,且在当代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推广至全世界,许多菜肴至今仍深受食客喜爱。
袁枚去世后,他的子孙中亦出了不少官员及文学家,比如其孙袁祖志就曾写下了著名的《随园琐记》;随园也成为后世文人、游客的必到“打卡地”,特别是逢乡试之年,游客人数据袁祖志说“数在十万人左右……每年园门之槛,必更易一二次”。不过在袁枚去世后不到三十年,随园还是逐渐破败倾颓,其残存部分更是逐渐毁于战火及后世城市建设,现已基本荡然无存。
随园虽已消失,但是其文脉仍存。后世先是在此建立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世纪中期该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后,原校址又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之所在。此外,随园的西南角,如今则矗立着乌龙潭公园,因其风景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西城之冠”。
推荐打卡点
● 乌龙潭公园:方圆5公顷,风景优美,潭岸亭台楼阁错落,拥有妙香阁、龟鳖博物馆、肥月亭、鹦鹉螺化石亭、锁龙桥等诸多景点,四季皆宜游玩。
● 南京师范大学:其校址原为上世纪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之所在,校园环境极佳,草坪开阔,建筑造型为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游客可通过线上预约申请的方式入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