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山
近日,深圳、上海、福州等城市的地铁站点尝试推出“闸门常开”模式。这一创新举措在提升乘客通行效率的同时,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市民的诚信意识,进而涵养城市文明。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客流量。传统的闸机模式“一闸一人”,在高峰时段容易造成闸机门频繁开关,进而引发拥堵和乘客的不便。而在“闸门常开”模式下,闸机扇门默认保持开启状态,乘客刷卡或扫码后可直接通行。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通行效率,更体现了对乘客的充分信任。对乘客而言,在这种信任的氛围中,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地铁作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服务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数据监测的结果来看,“闸门常开”模式使得单台闸机的通行效率提升了约30%—40%,大大缓解了客流高峰期的拥堵压力。更重要的是,“闸门常开”模式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乘客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关注。地铁运营方通过“闸门常开”模式,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市民对于提高通行效率的期待,以这一细节,展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和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闸门常开”并不意味着乘客可以随意通过。当闸机遇到无效车票或无票通过时,闸机门将自动合拢;如果乘客反向误入闸机通道,闸机门同样会自动关闭。可见,只有那些真正遵守规定、诚信出行的乘客,才能享受到这种便捷的服务。而那些试图逃票或违规的乘客,则会在这种模式下无所遁形。
诚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可以从其公民的诚信意识中体现出来。地铁推行“闸门常开”模式,既是便民惠民之举,也成为文明行为的试金石。“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唯有时时事事做到诚实、守信,“闸门”才会真正敞开。当然,信任并不意味着放任。在“闸门常开”模式下,地铁运营方仍需加强对市民出行的引导和管理,确保乘客能够正确使用闸机并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惩罚,切实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全体乘客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