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让”出一栋楼,贯通产学研

2024-06-21 07:35:1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网讯(记者 张安琪 毛庆) “公示了,咱的新药获批上市了!”6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方网站公示,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药甲磺酸瑞厄替尼片(商品名:圣瑞沙)获批上市,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靠近南门处的一栋连廊小楼内笑声不断。这栋看似不起眼的小楼,是中国药大与圣和药业、恒瑞医药分别共建的研发中心,除圣瑞沙外,小楼内还有4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超40个新药项目正在研发。

“这栋楼原来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和权介绍,10年前,学校为两家企业腾出小楼,将其转变为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让”出一栋楼,贯通产学研。“学校的基础研究不用走出校园,直接就能在这栋楼里和企业一起进行概念验证、探索转化道路;企业的技术需求,也可以直接一站式解决。”

“研发中心直接设在中国药大校园里,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高层次人才全部对我们开放,有新成果转化项目了、遇到技术难题了,推开小楼门,就能无缝对接。”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毕业于中国药大的自己,在学生时代经常来行政办公楼办理事务。

王勇介绍,中国药大在新药研制方面表现出色,其成果在全国高校中都名列前茅。2014年,为了促进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和应用,中国药大和恒瑞、圣和药业计划分别共建研发中心。“那会双方经常开会交流商谈共建事宜,再加上我就是在这里毕业的,比较熟悉校园。就半认真半玩笑地说了一句,要是研发中心能直接搬进校园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学校的主要领导在得知企业需求后,经反复权衡和考量,认为当时的行政办公楼的确是最适合场所,于是便将行政办公室全部搬到江宁校区,为企业研发腾出空间。2015年,由中国药大玄武门校区行政办公楼改造的“圣和中国药大研发中心”“恒瑞南京研究所”先后建成投用。

为了企业研发方便,让出位于黄金地段的行政办公大楼。中国药大的这一举动,在南京生物医药企业中传为美谈。

姚和权说,这一举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中国药大已先后与天士力、华海、新华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或基地约200个,“这个月我们还要和武汉人福签约,共建研发中心。”

受益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国药大科技成果转化也颇有成效,已在宁转化落地发明专利50多项。

责任编辑:肖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