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亭路整治进入尾声
充满“文气”,百年老路“书写”新故事
南报网讯(记者 何钢) 米色与咖色相间的透水砖人行道,与沿线近代建筑的黄墙烘托着历史的氛围;街边的文学打卡点小坐,在法桐树下透着幽静。经过大半年的整治,步入“老龄化”的百子亭路迎来焕新蝶变,以充满“文气”的面孔正重新归来。
昨日,记者从傅厚岗步入百子亭路,沿街右侧墙面上“我们都爱百子亭”的彩绘,让慢行路过的市民忍不住多看两眼。左侧的百子亭历史风貌区围挡变成了文化展示墙,“诉说着”街区在城市更新下的复兴之路。
“百子亭路南起傅厚岗,北至洞庭路,虽然只有约510米,却是一条有着历史底蕴的老路。”建设单位玄武城建集团现场项目负责人陈岩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道路状况较差,机动车道存在病害,人行道又起伏不平。整治中,开挖建设弱电管沟,实现弱电下地。尤其是西侧百子亭商业体的建设,释放了道路空间,增加了慢行区域,沿线管线下地后,打通了视觉廊道。此外,畅通人行道,铺设透水砖,彰显“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的海绵城市理念。
由于百子亭路为单行车道,此次优化了停车秩序,将车辆停放区移至道路西侧。“虽然道路宽度没增加多少,但是这样一改,感觉生活空间敞亮了。”沿街居民陈先生表示。而在街边,原有的居民活动迷你空间也做了改造,铺设透水地面,更换健身器材,增加彩色墙绘。居民在此锻炼身体、聊天休闲,成为日常风景。
据了解,百子亭区域的路网在清代就已初具规模。上世纪30年代,道路沿线逐渐成为当时文化精英、社会名流等云集的住宅区。经过修缮,如今徐悲鸿故居、傅抱石故居等已成为地标符号。为呼应历史风貌区和北侧在建商业区,百子亭路沿线以文学场景营造文化气质。绿色邮筒、光影拍照框、读书吧休憩台、文学经典名字座椅等。尤其是在路边休憩台,白色水磨石面板上,印着一片片梧桐叶,供市民闲坐阅读体验。
百子亭路整治已进入尾声,百年老路也有了新意。在串联玄武湖景区、历史风貌区和休闲消费区中,以新线路“书写”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