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果园上,农用无人机“漫步”空中,自主规划航线精准喷洒农药;
黄山风景区内,物流无人机装载物资补给,从山脚下运往山上酒店,一趟只需要20分钟;
……
一个个崭新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对未来空中图景充满遐想。
随着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走进大众视野,不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交通物流、文旅融合等应用场景不断赋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先机”。竞逐“新赛道”,南京低空经济如何加速起飞?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企业、部门和专家。
飞起来!
比拼“新赛道”
加速竞逐“低空之城”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
“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月1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同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乘着中央政策东风,各地加快布局低空经济的政策也纷纷出台,抢抓这一新兴产业“风口”,竞逐“低空之城”。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扶持驱动下,低空经济产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前瞻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以浦口区为核心区,2020年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2023年9月25日,江苏省首个无人机产业发展方案——《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在浦口高新区正式发布,现场签约了7个无人机产业项目和3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20亿元。
根据该实施方案,试验区将奋力打造亚太区域领先的综合性无人机装备产业合作发展基地,力争到2025年,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5亿元,开发50个创新场景和50条市内无人机航线,并开展商业化试运行。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
走进位于浦口高新区的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架架形态各异的无人机映入眼帘。作为南航的研究成果转化平台,长空科技自2018年成立后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无人机产品从军用侦查到环境监测,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我们不仅拥有独立的无人机生产线和多元的产品矩阵,还为社会和行业提供各类产品的试验检测、技术鉴定、培训、飞行服务、示范应用以及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低空经济,飞起来才能热起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驾驶航空是低空经济价值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拓攻机器人总经理张羽表示。
抢占发展先机,激发新动能。目前,南京市除浦口高新区依托无人机基地及飞行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无人机产业之外,白下高新区、麒麟科创园等区域板块也纷纷布局无人机产业。
位于白下高新区的莱斯信息提前布局并开展无人机飞行服务,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动能。该公司于2021年配合战略合作伙伴上马“无人机试验云”,对接全国13个无人机试验区的运行业务,收集运行数据,开展前沿的低空运行概念和四维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研究。
热起来!
延伸产业链
构建“低空+服务”增长图景
新年伊始,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喜迎“开门红”,拿下一笔来自巴西的订单,客户订购了超过200台丰鹏系列农用无人机产品,服务当地农业发展。
订单不断,产线忙。走进拓攻机器人的生产车间,一架架无人机排着队“走”在产线的轨道上,工作人员正在将一个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产线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4月份。”工作人员介绍。
无人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密集创新的重要载体,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居全球首位,业内有预测称,到2024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板块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浦口区在无人机产业领域积极探索,集聚工业级无人机、农用植保机、无人机5G信息模块研发等领域相关企业30家左右,涵盖研发设计、运营服务、行业应用等多个环节,逐步形成上下游紧密成链的生态系统。2023年,浦口区低空经济实现产业规模近5亿元,现已获国家民航局现场验收,具备申报国家级示范区的条件和基础。
低空经济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消费业态。
去年底,拓攻机器人推出了一款物流场景下的四旋翼无人机,解决“最后一公里”短途运输,目前正在黄山风景区打造物流无人机的应用新场景。
“利用物流无人机替代传统的挑山工,可以荷载30公斤的物资补给,从山脚下运往山上酒店,一趟只需要20分钟。”张羽表示,十分看好物流无人机的未来市场前景,并将这一行业应用作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长点。
企业持续发力,政府部门加速布局。浦口高新区建成三套自动机场以及多处起降场,通过超视距高清视频回传、图像识别、自动喊话、物品抛投等无人机作业,服务于长江场景和智慧园区场景。
全天候监测船舶通行量,无死角还原岸线治理全貌;
实时回传现场火灾图像,掌握火情情况;
通过日常巡检,完成智慧园区安全生产预警、违建监测等工作……
如今在南京,无人机服务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场景随处可见,构建出一幅幅“低空+服务”的产业链新增长图景。
市场需求“出卷”,政府部门“搭台”,行业企业“解题”。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近年来,南京市不断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低空经济蕴含无限可能。
1月23日,南京成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该联盟将通过政策共商、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人才共用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合作,推进无人系统产业集群和生态链,全面推动无人直升机系统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
行业风口正盛,企业闻“风”而动。“未来,公司将切入无人机物流运营+航线运营。”张羽透露,目前已有快递公司与拓攻机器人合作,利用拓攻物流大飞机空运快递,不仅提升物流效率还能降低成本。
强起来!
厚植创新生态
从“新”出发瞄准“万亿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低空经济就是“向空间要效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从蓝天到地面之间,又一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崛起。
飞起来、热起来的南京低空经济,正在强起来。
“南京作为我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中唯一一个特大城市,具有建设低空智联网和发展低空经济新业态所需的良好生态和完整产业链,不仅拥有丰富的低空资源,而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领域研究基础雄厚。”张羽认为。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一环,市场前景广阔。软件谷企业亿维特专注于载人eVTOL研发、制造,完成了多款中大型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制造,已完成五人四座eVTOL原型机总装下线。
打个“空中的士”上班避开早高峰,曾经科幻片里的魔幻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亿维特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ET9五人四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2吨,飞机翼展近15米,最大航程24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近250公里/小时。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在南京共同打造5G-A通感领域创新实验基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日,在江心洲区域,该创新实验基地率先实现了多站场景下低空目标检测能力验证,通过该技术实时感知低空无人机的位置和动态,可实现精准的航迹跟踪,为低空应用场景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无人机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代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顶尖水平。浦口高新区结合无人机产业发展需求,提前布局量子通信、AI芯片、智能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赛道,从人才引培到成果转化,从技术攻关到国际交流,推动数字经济与无人机产业“比翼双飞”。
竞速低空经济,展现城市首位度。新年伊始,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安徽省新技术融合应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项目,拿下新年低空经济“第一标”。
作为民航空管国产化龙头企业,莱斯信息近年来深耕于空中交通服务、低空飞行服务信息化等业务,先后承担了江苏徐州、安徽合肥等地以飞行服务站为核心的通航机场建设任务。
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业态。立足于补短板、固长板,创新发展模式,南京正从“新”出发,充分激发潜能,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起飞”,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远。
专家声音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构建经济新增长点
郑琼洁(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意义。低空经济可以提高空中交通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推动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南京作为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低空资源,民用无人驾驶航空领域研究基础雄厚,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莱斯信息等名校名企,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南京要推动低空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市场发展、政策环境、区域协同等方面多措并举。首先,低空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市场,要依托现有的科研和产业优势,探索低空飞行器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低空飞行需求,提升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其次,政府要积极研判,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空域监管、市场服务等政策措施,建立低空飞行安全监测、预警、应急等体系,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充分依托长三角经济区和城市群的空间聚集优势,推动与芜湖、杭州等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区域协同,促进与周围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