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瑜 顾小萍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1月25日召开的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环境质量数据,透视出每一位南京人可见可感的幸福。
成绩单 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澈、生态更宜居、城市更安宁、环境更安全
空气更清新
全市PM2.5浓度28.6微克/立方米,位列南京都市圈首位;空气优良率81.9%,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三;空气质量达到优级别天数96天,全年占比超1/4,为2013年以来最多;自2020年以来,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体更清澈
全市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5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5年位居全省水环境质量考核第一;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连续两年达100%。
生态更宜居
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林木覆盖率31.95%,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生态岸线占比达80.26%;南京六合区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已创成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城市更安宁
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8个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99.1%,夜间达标率94.6%,声环境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继续保持前列。
环境更安全
实施《南京市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5个重点园区、6家重点企业和20条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
成绩背后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亮眼成绩背后,是南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渣土白天运输有限开禁入选生态环境部推介典型案例。白天有限运输渣土,不仅可以减少夜间渣土车噪声扰民,避免安全隐患,还能更好地接受老百姓监督。
建立“直通董事长”机制,推动重点企业深入友好减排,完成南钢、梅钢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扬子石化、南化创建A级企业。全年淘汰1130辆国三柴油货车,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秦淮河、滁河、石臼湖已基本完成,并全面启动40个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
大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222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226个,227个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深入推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完成5个国家级工业园区问题整改,新增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4万吨/日,新建工业污水管网8公里。
历时5年,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物种3672种,出台《南京市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成立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
制订“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南京市“无废城市”市民公约》,在南京雨花台区板桥街道三山矶社区,由省、市、区、社区四方共建全省首个“无废社区”。
持续开展固废危废治理,推动修订《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不间断开展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环境事件、核与辐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环境应急水平持续提升。
新的一年 美丽南京建设还有这些重点工作
发布会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南京市水务局分别介绍了2024年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工作。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1.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气方面,持续实施PM2.5和O3协同控制及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入推进VOCs全过程管控。治水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施入江入河入湖排污口长效管理,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治土方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
2.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重点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聚焦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污染治理与碳减排协同推进,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3.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不断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路径,努力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绿岛”项目布点和建设规模,重点解决群众关切的噪声及餐饮油烟扰民问题。
5. 守牢环境风险防控安全底线。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把关,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开展全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实施“强基提能”行动计划,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6. 弘扬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化。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丰富生态文明教育产品供给。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主题活动100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100场。
7.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法治保障,加强科技创新,践行“两山”理论,让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按照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水务局明确2023—2025年水环境治理6个方面主要任务。
1. 推进源头污染治理,完成7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
2. 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新建80公里污水管网,改造修复239公里存量管网,实施60处截流设施改造。
3. 扩建10座5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新建6座共8万立方米调蓄池,实施10处暗涵整治和800公里雨水管网清疏排查整治。
4. 强化工业农业污染治理,新增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能力6万吨/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5. 推进城市水体水生态恢复,实施8项引补水和40条河道水环境治理。
6. 加强厂网河常态长效管理,包括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厂网河联动运行调度以及河湖长制等工作。
围绕这6个方面任务,计划实施14大类265项工程。
今年,南京将推动18个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网75公里,完成东阳城市等污水厂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8万吨。深入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力争提前完成80%覆盖率目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