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潘尚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我体会,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千评万评不如百姓好评,第二批主题教育是群众“家门口”的现场直播,对群众来说,主题教育的成效好不好,不在于项目有多大、数据有多好看,关键在问题有没有解决;对干部来说,更要把“实”字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一种本领去掌握、一种责任去担当,真正把群众盼的转化为我们干的,干一件成一件群众满意一件。
对迈皋桥来说,14平方公里面积,常住人口超2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1.43万人,161个小区中小产权房小区、安置房小区、老旧小区占三分之二,老旧小区数量多、年代久、管理弱、基础差的短板不断暴露,尤其是停车难、停车乱让群众有点“烦”,既影响市容环境,更妨碍出行安全。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把解决停车难这个12345工单“榜一”问题作为调研课题、攻坚事项,一场破解停车难的系统治理在迈皋桥逐步推进、有序展开。
建设停车场,首要问题是科学选址。街道干部走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全域开展停车设施基础信息普查,一方面充分了解掌握群众停车诉求是什么,听取关于停车场建议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摸清停车设施底数、不同时间利用率、空间使用情况和闲置土地资源,掌握一手数据。比如,普查中发现,瑞福大街停车位匮乏,而西边道路一处5000余平方米的空地长期搁置,常被偷倒建筑垃圾,是一个建设小微停车场的好地方。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人口流动分布,初步识别出11个重点“停车难”区域,同时也拿出选址的三个方案。一是在老小区、学校、医院、菜场、商圈等居民集中的区域,“螺蛳壳里做道场”,建设小微停车场;二是充分挖掘空地、废地、边角地,“见缝插针”改造成停车场;三是在轨道交通站口零星土地建设小微停车场,进行“P+R”停车换乘试点,推进绿色出行。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多方协调,在南医大二附院、老街农贸市场、二十九中迈皋桥校区等周边,19处停车场、1317个泊位全部落地。
停车场建好更要管好,建是抓增量,做好泊位供给的“加法”,“管”则要做好提升泊位利用率的“乘法”。但是新建停车场大多是小微停车场,靠“人”管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既解决管理难题,也节省开支?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提前布设智能监控、智慧道闸、地磁感应等设备,以智能化建设实现无人值守、便捷支付、高效管理。
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子”,更改善了惠民便民的“里子”,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勤走大街小巷、常听家长里短、多问柴米油盐,精准打捞群众意见建议,把“民有所呼”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我有所应”的实际行动,一件一件办好、一项一项抓实,努力为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美美幸福感、稳稳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