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满头汗水粘木屑 顺着脸颊往下流

2023-08-21 07:16:0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市级文保建筑里,冒着高温换梁架,木工老师傅们——

满头汗水粘木屑 顺着脸颊往下流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严玲

8月16日上午9点,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淮区柳叶街41号大院内,几位木工老师傅正处理木料,老建筑的修缮现场一片繁忙。未到晌午,汗水沾满了木屑,顺着他们的脸颊直往下流。

吴贤贵今年60岁,是安徽黄山徽派木工师傅,有着40多年的木工经验。上个月,包含吴贤贵在内共6名安徽老师傅来到柳叶街41号,冒着高温修缮古建筑。该建筑建于清朝,有1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815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坐南朝北,原有五进现存四进,砖木结构,梁架用料粗大,有大厅、厢房、走廊。

这处古建筑因南京雨量充沛以及长期使用,屋面漏水严重,上部大木构及木柱存在严重虫蛀及腐朽现象,存在墙面受潮空鼓、门窗变形、小木构件油漆脱落等问题。当天上午,吴贤贵主要任务就是把原木处理成木梁。

只见一根长约4米、直径约20厘米的木柱两端被架起,这块木料用作屋梁上的横木,其中一面需要全部削平。吴贤贵用电锯将多出的部分分段竖切,再抡起斧子一下下横着削平,最后用刨刀进行刨光。紧接着,吴贤贵处理起同样长度的长方形木条,削去多余的部分。而后,他用榫卯结构,两边凿出凹凸槽,连接起这两个木构件。木屑纷飞,混着汗水细细地一层粘在脸上、脖子上、胳膊上,他早已习以为常。“这是一个细致活,今天上午做了3根,一天大约能做6-8根。”吴贤贵说,整个工程要做出近百根木梁。

做好的梁柱,需要两个木工师傅搭配,一前一后抬着放置在院落中间。阳光刺眼,温度升高。一根横梁有50多斤重,只抬了一根,大家就都满头大汗。由于老建筑的顶梁高,木工们每更换一次梁柱就要花费约半小时,得6名木工师傅一起上。

修缮老房子,每一栋都有大量的旧木。“瞧!这块柱子上面好的,只是底部被虫蛀了,小了一圈。我们经过劈、刨、打洞等环节,给它‘截肢’,保留能用的部分,再采用墩接方式,用新的木材将它接好,继续使用。”保留旧的部分,远比制作全新的要耗费工时,吴贤贵换了四五把刻刀才做好一组。

施工现场空间狭小,大家就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起早带晚干。谈起在这里的施工感受,吴贤贵说:“施工单位很关心我们的安全,防暑降温物品发放和补充都很到位。”趁着和记者说话的工夫,他拿起身旁的水杯,将茶水大口灌进嘴里,杯里的水瞬间就少了一大半。

在这群老木工手上逐步恢复的,不仅有建筑的整体木框架,也有花格窗等所有木料的局部细节。据南京秦淮房产经营有限公司科长周军介绍,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完工,通过本次维修加固,将消除原有安全隐患,保证房屋安全,同时最大程度恢复文物面貌,做到“修旧如旧”。目前,该处已引进一家养老企业,未来将带动片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者:严玲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