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热气脚底往上蒸 仿佛置身大锅炉

2023-08-21 07:14:2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脚踩60℃黑膜,手持380℃“火把”,灰渣填埋场焊膜工——

热气脚底往上蒸 仿佛置身大锅炉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实习生 董星禹 

一辆满载飞灰的封闭式运输车,开行到灰渣填埋场,通过计量、称重、登记后,驶向填埋场深处,吊装、码正、覆盖……这是灰渣填埋场的工作流程中,也是日复一日、365天不间断的工作场景。8月19日上午10点,室外气温约33℃,记者来到位于浦口区江北环保产业园的江北灰渣填埋场,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毫无遮挡的露天环境里辛勤奋战,为南京的环境卫生把住最后一道关卡。

数据显示,生活垃圾经焚烧处理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是当前最适合的处理技术。焚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中,炉渣约占15%,飞灰约占3%。江北灰渣填埋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飞灰全部来自附近的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它们涵盖了江北新区、浦口、鼓楼以及栖霞、玄武、秦淮、建邺、雨花台等区居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

走进江北灰渣填埋场,只见凹型场地内覆盖了一层又一层黑色薄膜,站在上面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一股热气从脚底传上来,仿佛站在一个黑色大锅炉里。现场工人用吊机将刚从垃圾焚烧厂运来的飞灰吨袋吊装到指定位置后进行码放。“用黑膜先将码放好的飞灰吨袋覆盖住,然后用轮胎将黑膜压住,防止飞灰外露对环境造成污染。”江北灰渣填埋场现场负责人宋陈告诉记者,飞灰吨袋需要码放到一定高度时,才可以进行HDPE膜覆盖作业。

“这种黑色的HDPE膜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别看它薄薄一层,实际上可沉了。”宋陈告诉记者,100平方米左右的黑膜重量大约在200公斤左右,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撑得起来。

“夏天飞灰量更大一些,户外工作时间也更长一些,再加上黑膜本身就吸热,不穿厚底隔热鞋在这上面根本站不住,口罩被汗泡透,一天要换好几个。”焊膜工丁加友告诉记者,夏季温度高时,黑膜表面的温度能达到60℃。正说着,只听一声惊叫——与记者一同站在黑膜上采访的一位女生,塑料鞋底被烫化了!

为了防止雨水渗入黑膜产生渗滤液污染环境,膜与膜之间还需要焊膜工进行无缝焊接。丁加友戴着隔热手套,拿着“热合机”将两层黑膜夹紧后在中间进行焊接。“这个机器运转起来高达380℃,冬天还好,夏季拿着它,就像手里拿了一个大火把!”

除了高温考验,宋陈告诉记者,填埋场最怕下雨,因此夏季还要注意防台防汛。“为了防止飞灰被雨水浸泡产生污水,焊膜工要在库区里不断巡查,发现原先覆盖的膜有破损就要立即补好。每天上午都要巡查,哪怕是细小破洞都不能放过。”

“居民生活垃圾每天都会产生,这就意味着灰渣填埋场工作也不能停,365天连轴转。”宋陈介绍,现在填埋场每天处理飞灰70吨左右,高峰期一天能够处理100—200吨。自2018年江北灰渣填埋场投入使用以来,5年里,每到夏天,宋陈和他的同事们都是顶着烈日为这个城市生活垃圾的“日常代谢”做努力。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负责运营该填埋场的南京环境集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足量供应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口罩、安全帽、劳保鞋等防护用具等。“6月1日后,工人的工作时间调整为凌晨5点—11点,尽量避开高温。”宋陈说。

作者:吴春霞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