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最新通报,2023年第一季度浦口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6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记者近日从浦口区城管局获悉,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浦口区综合行政执法第一大队结合全区水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建机制、强服务、严执法、重宣教”等方面发力,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力度与温度同行,全力以赴规范项目工地排水行为,着力打好打赢“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
位于浦口区北庄子东路和珍泉路交叉路口,南京龙湖NO.2022G57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对于在建工地的执法检查,首先检查的就是其是否办理临时排水许可证。其实开工前,执法队员就进行了上门普法宣传。该工地项目负责人介绍:“多亏城管部门给了我们非常精准的政策解读,按照规定,我们第一时间就递交了临时排水申请许可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生活区、生产区等排水设施也在正常运转。在工地生活区,厨房污水须经过隔油池过滤后再进入化粪池,经过三格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才能排入附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在作业施工区,为渣土车等车辆设置的冲洗区也设置了三格沉淀,泥浆水经过三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浦口区综合行政执法第一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徐龙介绍,区城管局与区水务局建立了联合监管机制,明细“权责清单”。由区水务局负责排水许可证的办理工作,筑牢事前审批与事中监管。企业在办证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执法队员都会给予耐心解答、细心指导,并前往工地现场开展精准培训。当然,如发现违规排水行为,也会对其依法查处,对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不积极配合落实整改的,将纳入征信系统。
此外,执法队员建立日常巡查机制,按照重点工地每天不少于1次、一般工地每周不少于1次的频率跟踪问效,并收集企业营业执照、施工许可证、排水许可证等相关材料进行建档,实行“一工地一档”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已落实建档管理项目工地11个,正在建档管理5个,规范项目工地排水5个。
据悉,今年以来,浦口区共办理排水类相关案件16件,其中违法排水案件5起,办理其他违规处置生活污水及污水漫溢类案件11件。通过执法推动,新增办理排水许可证8家、续办8家,督促五小行业办理排水许可证137家,工地临排增加污水处理设备1套,全区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规划监察支队支队长王欣表示,执法的目的不是惩罚,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但是在经宣传、教育、服务和指导后,如仍不能整改的,执法人员将会通过执法手段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执法和服务保障。
来源:通讯员 冯引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高正阳
编辑:丁艺
校对:熊向宁
审核:苍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