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红灯笼猪喜提“国字号”

2023-04-27 07:12:2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红灯笼猪喜提“国字号”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实习生 陈姝宏

近日,江苏省红灯笼猪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正在进行公示。这就意味着,红灯笼猪将从“普通猪”变成国家级猪遗传资源。

江苏溧阳的红灯笼猪从一个“无名之辈”到“独门独户”,自然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努力。日前,记者采访了提供技术支撑的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黄瑞华教授团队。

红灯笼猪,虽未列入名录却自带光环

根据《中国养猪史》记载,红灯笼猪自古以来就有,分布在江苏省溧阳市南渡、旧县、天目湖等县镇,具有产仔率高、乳头数多等优良繁殖性能,抗病能力还强,肉质口感好。

这种猪为啥叫红灯笼猪?它跟其他猪哪里不一样?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黄瑞华教授介绍,红灯笼猪俗名叫溧壳子、红沙皮。这个猪和其他猪不同的是,它的毛色黑,但是肚皮发红,同时这种猪的奶头特别多,平均每头18-20个,比普通母猪的多,就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故称“红灯笼猪”。

介绍起红灯笼猪,黄瑞华教授团队核心骨干李平华副教授脸上有抑制不住的喜爱。他指着图片对记者说:“你看,它背腰平直、四肢坚挺,最后一个蹄子还是悬蹄,犹如穿着高跟鞋。”除了外貌,对于红灯笼猪的性情,李平华更是赞赏有加,红灯笼母猪性情温顺,母性十足。不管外面动静有多大,它总是温柔地站在一边或者慢慢悠悠、不怒不恼地在猪圈里干着它的事情。

为红灯笼猪“立门户”,他们做起证明题

这么讨喜优质的红灯笼猪,也曾一度濒临灭绝。改革开放前后,由于国外瘦肉型猪饲养量逐步增加,红灯笼猪饲养量急剧减少。1977年,溧阳当地政府筹建溧阳县种猪场,从农户手中选购了40头红灯笼母猪和4头公猪,开始进行扩群和保种,2012年起,又将红灯笼猪移交乾丰养殖有限公司进行集中饲养与保种。然而,2018年由于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红灯笼猪所剩无几。

经过江苏省畜牧总站、南京农业大学、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常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2021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溧阳市人民政府、溧阳市乾丰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保种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对红灯笼猪实施科学保种。同时,红灯笼猪也被纳入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名单。

虽然有了省级保护举措,但红灯笼猪应该有更高“级别”的保护。实际上,从1997年认为红灯笼猪“不一般”,到如今证明红灯笼猪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团队都付出了诸多努力。李平华介绍:“想要为红灯笼猪‘立门户’,至少要从猪的外形、性能、基因组三个方面说服专家。这是一道证明题。随着基因测序的数据分析结果明朗,我们充分证明它的独特性。随后,我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审核、答辩,证明了我们自己的判断,也说服了国家遗传资源鉴定专家。”

李平华说:“鉴定程序非常严苛,难度不亚于新品种的审定,你要说服所有的专家,除了书面材料,专家也会现场核查。去年8月24号,省级层面组织专家先去现场核验,对资源鉴定初步通过以后,今年3月26日,农业农村部委派的3位专家现场进保种场和农户猪圈查看猪只、当场开展性能测定、查验档案资料与养殖人员现场交流等。”

种质智能化,即将开发“猪脸识别”

让红灯笼猪从一个“无名之辈”到“国姓品种”,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现在把红灯笼猪送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后面就能更好地保护它。”李平华说。

猪种质也需智能化,他们在联合学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开发猪的识别系统,也就是说,以后面前是什么猪,刷一下猪脸即可得知,而红灯笼猪也会作为国家级猪资源出现在猪脸谱系里。

据悉,此次红灯笼猪资源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是对前期红灯笼猪资源保护工作的肯定,也为后期红灯笼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对江苏的种业振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李花 陈姝宏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