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广玉
2019年,上海市住建委与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那么,工地上的“超龄打工人”应何去何从?上海市住建委主任胡广杰表示,建筑工地的超龄人员可以从事一些譬如门卫、仓库保管、食堂、后勤人员、保洁等辅助性的工作。(来源:澎湃新闻)
据统计,在上海市工人总人数中,超60岁人员的占比只有不到1%,但是在建筑事故死亡人员中,超60岁人员的占比却高达15%。大部分建筑工地是全露天作业,且有较多手工、繁重作业以及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居住、饮食条件也往往较差,对老年人不利。而超龄后带来的体力、意识和反应能力的下降,都会增加建筑事故死亡的风险。可以说,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本身是对工地上“超龄打工人”的一种保护。
不过,工地上的“超高龄打工人”,大多缺少从事其他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不让他们在工地上打工,在保护他们的同时,也会让他们失去谋生的机会。上海在对工地上“超龄打工人”说不的同时,允许他们从事门卫、仓库保管、食堂、后勤人员、保洁等辅助性工作,又为他们开了一扇窗。
不仅如此,上海还提出在五个新城打造一些共享型“一张床”宿舍和符合现在的生活方式的、成熟程度较高的保障性租赁社区。建设人员以单位名义来租,就能住进带有物业、带有社区服务的保障型租赁社区。而且,这个保障型租赁社区,以后还会逐步延伸到城市运维人员,包括环卫工人、市政工人、快递员等。
上海这种对于城市建设人员乃至运维人员的关爱,体现了一个城市对于城市建设者的温度。人民城市人民建,建设城市为人民。对一个城市来说,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也是根本点。一个城市,只有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群众,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群众,下大力气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出行、城市环境,才能彰显出一个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作者为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高正阳
校对:陈修强
审核:苍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