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艺华 李文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干二字,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立党、兴党、治党、强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实践归因,还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精神密码,更是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力量。传承和弘扬实干精神,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语境下,以系统思维解读和把握实干的丰富意蕴,真正在思想上深刻领悟实干的三重要义。
实践性是实干的鲜明特征
实干是一个属于实践论范畴的命题,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还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干都是意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活动,逻辑地包含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彰显出鲜明的实践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从不同的视角对实干进行了极具创造性和大众性的理论阐释。他既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深刻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也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特别强调,“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还从方法论的角度告诫我们,“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这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干的实践性特征,进一步丰富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我们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性是实干的内在要求
作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凝结而成的一种宝贵精神品质,实干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贯通,更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苦干实干、接续奋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引领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一个极其特殊而重要的里程碑,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其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艰难过程和辉煌成就,生动诠释并有效验证了实干的科学性。一方面,我们在实践中始终严格尊重客观实际,从基本国情出发,聚焦实际问题,顺应实践发展,积聚人民力量,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从而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另一方面,我们在实践中始终严格尊重客观规律,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
奋进新征程,擘画新蓝图,担当新使命,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宏阔视野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实干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这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实干的科学性内涵作出更具体更通俗更形象的阐发,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身体力行地弘扬实干精神,切实把新理念新思路新方略落地、落实、落细。
实效性是实干的价值旨归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实干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过程,体现了方向性与过程性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干不实干,既要看动机实不实,也要看过程实不实,归根到底还要看成效实不实。实干的根本落脚点和归宿点在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所强调的实干从来都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有时代坐标和价值意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新时代的大背景,我们党以更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更深厚的人民情怀,在全党崇尚实干精神、营造实干氛围、培养实干队伍,说到底就是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植根于人民立场、着眼于时代呼唤,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求真、切实可行的政治要求:“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些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表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人民性,将为新时代的实干精神赋予新的价值意蕴、注入新的思想能量。
(作者胡艺华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李文杰为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