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场外声音】
市民高敏:自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我家中有4位老人都年近70岁,且有基础疾病。众所周知,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希望我市可以筑起保护新冠感染重点人群爱的屏障,让每个老年人都安心。
【委员回应】
市政协委员夏彦恺: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针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与重点机构出台相关操作指南,我市及部分社区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但要想做得更好,并形成长期保障机制,必须瞄准短板环节,发挥信息化优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提升新阶段我市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我建议,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建立高危老年人健康护理档案及统一管理平台,推进卫生院、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间的数据共享,并形成长效机制。依托“我的南京”APP等平台开通“预约门诊+线上诊疗”等云端问诊渠道,为老年患者提供语音、图文等多种方式的就诊服务。同时,调研掌握为老服务机构的物资储备、实际感染人数、防控薄弱环节,指导各机构按照“一院一策”原则制定管理措施和应急保障预案。另外,还要基于老年人健康档案,根据不同情况定向推送心理干预和健康知识内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