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区级医院关口前移,居民家门口有“医”靠

2023-01-12 08:21:3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紧密型医共体,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家庭医生随叫随到,服务上门……1月8日起,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连日来,南京各区推动“关口前移”,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月1日深夜,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间诊室就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1月1日深夜,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间诊室就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编织“医疗救治互助服务网”

“有位79岁的‘阳’性患者症状比较严重,需要你们派一位医生前来协助诊断。”1月8日上午,南京溧水区晶桥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樊璐琦拨通溧水区人民医院医务部电话。当即,溧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朱承莹火速赶往卫生院开展会诊评估。“胸闷、气喘加重了,得转院治疗。”会诊结果出来后,晶桥中心卫生院立即启动转诊程序,将病人转入溧水区人民医院。

晶桥中心卫生院能够迅速邀请到溧水区人民医院专家现场会诊,得益于溧水区区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医共体建设,溧水区人民医院与晶桥中心卫生院、永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湫中心卫生院等6家街镇、社区医院‘牵手’,共同织造了一张‘医疗救治互助服务网’。”溧水区人民医院医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为每个成员单位医院设置了两位责任人,一位负责巡诊,另外一位负责联系安排转诊事务,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救治能力。自去年12月7日至今年1月9日,已有152名患者从医共体成员单位医院转诊至溧水区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救治。

当下,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也分别联合了10家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利用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远程会诊系统等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共体之间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保证了患者就医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卫生服务站开设发热诊疗区,群众就近就便求诊问药

“今天好像不发烧了,抗原检测显示阴性,嗓子疼痛也缓解了一些,但咳嗽还是比较严重。”1月11日早上8点,家住南京栖霞区龙潭街道中国水泥厂社区的小文(化名)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热诊疗区,复查是否转阴。

“来,先测体温。”看到小文,卫生室医生董新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拿出水银体温计甩了甩递到他手中。大约5分钟后,小文取出体温计还给医生。“36.4℃,恢复得不错,还需要用点止咳化痰药,回家多休息观察。”董新看着体温计嘱咐道。

话音刚落,董新手边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是村里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止痛药。快步走到药房货架,只见退烧药、抗生素以及止咳化痰相关药品琳琅满目。轻车熟路找到止痛药,董新又马不停蹄送到老人家中,并叮嘱老人家用药注意事项,保证老人安全服药。

在栖霞,像中国水泥厂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样,29个卫生服务站均设有发热诊疗区。栖霞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连日来,全区二、三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派出专业医护人员前往卫生服务站指导救治,配送配足防疫药品,并为有条件的卫生服务站配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确保轻症患者就近就便求诊问药,享受诊疗服务。

家庭医生随叫随到,健康服务送上门

1月11日下午,在南京浦口区汤泉街道龙华社区,刘翠红及社区网格员敲开了85岁村民袁克炳的家门,“袁爷爷,身体有不舒服吗?我教您用一下这个抗原检测,别担心啊。”

刘翠红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也是袁克炳的家庭医生。得益于浦口打造的“2+7+54”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1月5日,刘翠红正式签约成了袁克炳的家庭医生。

当天早些时候,袁克炳感觉身体乏力,一个电话,刘翠红就和网格员一起上了门。询问老人家身体状况后,刘翠红又耐心指导他正确使用抗原检测试剂,一旁的网格员则拿起袁克炳的手机拍摄视频。20分钟后,袁克炳的抗原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

“袁爷爷,您健康着呢,视频我给您保存在手机里了,以后您想自己检测,可以看视频,按步骤操作。另外,这个您收好,有问题随时找我。”刘翠红一边说,一边拿出“浦口区健康服务联系卡”。联系卡上,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流程、“五包一”服务人员联系方式、就医咨询热线、同住人员注意事项等信息一览无余。“家庭医生随叫随到,让我很安心。”袁克炳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浦口对全区原有5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优化,扩增至86个,并在全科医生、公卫医生、家庭药师、医共体专家、社区护理等医疗专业人员的基础上,增加社区网格员力量,进一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尽快把服务送上门、健康送到家。

记者 孙敬清 鲁舒婷 肖凡 孔伟 通讯员 邢婕 叶林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