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原声
大力提振消费市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南京国际消费节影响力,健全都市圈消费联动机制,促进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养老服务等消费。 推动新街口商圈打造高品质、国际化消费地标,加快提升江北、河西、江宁等商业新中心功能,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代表委员热议
打造本土新消费品牌,提升“原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把‘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市场’排在了第一位,这非常令人振奋。”
市人大代表梁超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计划,这对南京集聚新兴产业、吸引各类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议将扶持和培养本土新消费品牌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制定相应支持政策,助力本土新消费品牌稳步发展。
“本土新消费品牌创新发展,是南京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原动力’,更是南京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通过精心培育、大力扶持,一定可以取得繁荣商业、产业,提升城市活力、知名度的多赢局面。”梁超表示。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就业环境的持续好转,消费必将显著回升。 对此,我们信心十足。 ”市政协委员盛嘉说,作为一家建筑工程行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他们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稳就业、促生产,并尽量提高职工收入,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为大力提振消费市场增添信心和活力。
适应新需求、新习惯,构建“新场景”
“过去三年,整个消费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人大代表王胜华表示,当下亟需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改变,对供给端进行提质升级,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
他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买车,传统4S店的服务模式已经不太能跟得上年轻人对潮流的追求,现在的“抖音卖车”“汽车网红店”层出不穷,这样的消费新场景,给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也给商家带来新收获。
“南京每一个区,都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注入地域文化内涵,来打造诸如商业、旅游、文化等领域‘叫得响’的品牌。要一区一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王胜华建议。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当前急需给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破除政策性障碍,提振他们的发展信心。”
市政协委员李珏表示,在调研中他们发现,政府扶持政策在针对性、时效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和放宽。 比如,可以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权限放权给区级政府,市民可以凭借利害关系人的同意书到所在街道申请住改商。
共建新街口智慧商圈,打造“新高地”
“一个新街口,分属三个行政区管理。”市政协委员汪向国建议,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智慧商圈”高度出发,整合新街口商圈四个象限的商业规划、管理、营销、IP形象,让新街口商圈真正成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的商业名片,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业“新高地”。
汪向国建议,可以利用新街口商圈管委会多年规划建设的信息化成果,整合资源成立四方联盟,利益共享,组建“共建新街口智慧商圈示范联盟”,以各方既有的优质资源和较小的资金投入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大力提振消费市场也是市政协委员孙大钊今年的关注点,他撰写了一份《关于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刺激消费的建议》提案。
孙大钊建议,通过落实社会保障、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增强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收入;通过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消费便利,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专家解读
挖掘消费潜力 提振消费市场
原小能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近期,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举办国际消费节、发放消费助力券、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引入品牌首店等,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扩容。但无论是从南京的发展基础,还是从城市发展的定位看,南京消费市场都仍然有较大的升级扩容空间,需要通过多种组合措施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市场。
以时尚创新为导向打造创意市场。在目前消费日益符号化、个性化和圈层化背景下,传统消费增长乏力,而以时尚创新为主导的创意市场则赋予了商品消费社交功能,增长空间日益扩大。南京的露营市集、后备箱市集等已经初步具备了创意市场的特征。但在专业化、互动化、特色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可以考虑设定不同主题,通过DIY、创意比赛等增强市场黏性和社交属性。
以沉浸体验为导向赋予老字号新活力。老字号是回忆和情怀,也是文化积淀,南京有众多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有的制作工艺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老字号不仅拥有高质量产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故事与历史文化,但从实践看,老字号的文化内涵挖掘、经营理念创新等都明显滞后,制约了品牌传播活力。因此,要以沉浸体验为导向,把老字号品牌的幕后故事和历史价值融入到商品展示和运营中,打造场景式、体验式、休闲式老字号消费空间,增强消费的体验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文旅新业态发展。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下,文化和旅游正在走向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景区、智慧景区等逐步成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业态,文旅产业也从传统的重资产基石转变为更多地依赖数字技术和创意元素。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文化+旅游”的融合优势,继续完善“云直播”“云演出”“云展览”等线上新业态,把线下文旅消费体验与线上互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文旅产业的黏合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