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心”,共促“党群联动”
——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解码(5)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朱旖旎
57天的扎实推进、多轮协商、反复优化,辖区内唯一拆迁安置小区强弱电杆线下地项目开工;13个月的整修改造,93家店铺面貌焕然一新,大学城“外卖心脏”升级“同心百家厨房”,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坚持多年的“四万”走访,梳理出20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
正所谓:“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一直以来,仙林街道充分发挥“常青树”党支部、网格、志愿者、民警、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驻街单位的作用,搭建“八方议事”平台真正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办,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
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股劲、一起拼一定赢……在仙林街道,大家凭着上下“一条心”,共促仙林“党群联动”,共筑幸福园。
万名党员筑牢“战斗堡垒”
2月19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学,学生们陆续回校,抓好防疫成了工作重点。学校里、宿舍中、马路边,仙林街道配合大学城管委会,为各高校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线。
“街道一直关心帮助我们,学校的雨污分流、水治理,包括食堂安全、油烟整治,街道都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该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邢益军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被“仙林精神”所感召,加入了共建仙林这个“大家庭”。
在街道的帮助下,学校内不仅水治理成效明显、环境得到改善,食堂内的油烟整治也十分到位,如今,学校食堂内每一个角落都装上了监控,可进行实时监测与及时预警……这些成果,在邢益军眼中,都少不了街道的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学校和街道有很多共建项目,包括志愿活动的联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邢益军说,街道大型活动或社区服务的现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都会有志愿者在现场,学校的大礼堂随时对街道开放。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有物业、保安、公寓管理、保洁等后勤服务人员近700人,其中,超过200人为仙林街道本地居民。
“一个党员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学校与街道‘无缝链接’,就是要让战斗堡垒连点成片,筑牢红色基石,倾心为民服务。”作为一个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邢益军是仙林街道近万名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一条心”,才有了今年仙林的“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这样的基层治理模式,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6000居民争穿“志愿马甲”
“我参加”“算我一个”……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仙林街道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党员、干部顶在前面、上门摸排,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控。此时,更多的“黄马甲”也纷纷站出来,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工作。
党员志愿者“黄马甲”,是仙林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早上一睁眼,栖园小区“万家欢”志愿服务队队长钱洁萍,都要先捋一捋当天的“工作清单”——车库进水、垃圾亭房修建、河道巡逻、工地管理……一件件、一桩桩,有的要速战速决,更多的需要步步为营、打持久战,每个环节都需要志愿者长期参与。
如今,仙林街道已有5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000多名志愿者,覆盖到每个小区、每个物业、每个商业街区,他们活跃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流动的“治理站”“服务站”,鲜红的党旗和亮黄的马甲在仙林熠熠生辉。
“我们社区为什么好?好就好在有这么好的党组织、这么好的党员,把我们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东方天郡小区居民洪桂芳和咏梅山庄小区居民马素玲都有这样的感受。
马素玲说:“帮小区做事,有的人不理解,他们难免要受委屈,但党员干部们都是不躲不让,默默把事情做好。他们展现出了共产党员最美的样子。”
也因此,已年过六旬的洪桂芳和马素玲选择加入“黄马甲”队伍,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仙林街道充分引导居民群众“走出来”,全面参与各项工作。早在“四万走访”时,街道就发现了一批热心居民,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挨个上门,把他们请出来,组建“万家欢”“管得宽”“搭把手”“百事帮”等志愿服务队,更推动12所驻地高校、350个社团融入社区服务,街道也因此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最美家庭”等一批典型。
退休后从老家来帮儿女带孩子,不少退休的大爷大妈穿上“黄马甲”,在仙林的生活充实又有滋味。2020年,仙林街道喜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退休大妈”们都说“我们也是其中一员,自豪”。
28万仙林人“上下一条心”
在仙林街道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人们总能发现一个这样的身影——他没穿“黄马甲”,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边服务边用镜头记录每个瞬间。他是街道的热心居民——张岩。
74岁的张岩是企业退休工程师,在文澜社区玲珑翠谷已生活8年。“儿子买房在这儿,我过来帮忙带小孩。”张岩说,作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没事就跑出去拍照。
无意中,张岩拍下了很多志愿者在小区内服务的画面,“最初看到小区里有‘万家欢’,我还搞不清楚这是个啥组织!”时间久了,张岩也感受到了仙林“一条心”的魅力,他开始为大家记录、留存影像资料。张岩说,“万家欢”志愿者全是退休老人,明明可以颐养天年,却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大家庭服务,“这种正气必须得到弘扬”。
去年6月,玲珑翠谷小区因垃圾分类点选址产生矛盾,看到工作人员的为难,张岩看不下去了,他梳理了过往照片和视频,将其制作成系列短视频发在小区微信群中,群内所有人都体会到了街道、社区和志愿者的努力。“我是想感染大家,也要让新住户和租户了解仙林,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啊!”张岩说。
此后,张岩就成了“编外”志愿者。“要不是街道规定70岁以上不让参加‘万家欢’服务队,我肯定要报名。”张岩遗憾之余依旧全心服务,最近他还学会制作发表美篇作品,把仙林的美在网络上展示,最多时点击量有近5000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仙林,几乎所有熟悉街道工作的人,都会在跟你聊天时,说起自己亲历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的“服务故事”。“她早上七八点到街道、每天都是晚上11点爱人接她回家”“她做过5次大手术,平日里三餐只能吃水涮过的蔬菜”……
十余载如一日,组织就在身边、党旗就在眼前,28万仙林人共筑党建引领下的“红色风景线”,离不开“火车头”的带动。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孙金娣从北京参会回宁后便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她也会第一时间写下感受,分享给仙林的“亲”们。2020年,孙金娣还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她又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今年以来,南京市贯彻落实省委要求,部署开展“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全市101个街镇党(工)委、589个城市社区党组织对照“仙林经验”,找差距、明方向,强弱项、补短板,“仙林经验”正从“一枝独秀”,变成“春色满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