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戚如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基于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百年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清醒和坚定。“三个务必”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把握“三个务必”,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务必”是一种传承创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几乎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统治者若能虚怀若谷,为政勤勉,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则国家稳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如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统治者若居于庙堂之上,不忧其民,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最终会导致群情四起,江山弃守,如李自成和洪秀全政权。几千年来的治乱兴衰大抵如此。因此,慎终如始、谦卑谨慎、体察民情、勤政为民是治国理政宝贵的历史经验。
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借鉴和当时面临局势的分析,1949年在即将实现全国解放、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为走好“进京赶考”路打了一剂思想“预防针”。之所以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警示,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看到,随着革命胜利的到来,“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体现了在革命的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党难得的清醒与镇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务必”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2022年10月,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发出了这样的警醒,“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为走好新的“赶考路”,党中央给全党同志的郑重提醒,是又一剂头脑“清醒剂”。
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从建设新中国到踏上新征程,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虽然数字变了,时代变了,但在重大历史时刻党的清醒和坚定没变,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没变,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临重大考验时的实践自觉、理论传承与理论自觉。“三个务必”又是党的理论创新,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使命,对伟大建党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丰富和发展。相比“两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政治要求更多、更严、更高,其思想内涵更为丰富,历史意义更为深远。
“三个务必”是一种政治清醒
行百里者半九十。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外交、军队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胜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成绩傲人却又任重道远的历史转折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是我们党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认知”,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和十四亿人重托的世界第一大党的“政治清醒”。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
的确,看到成绩可以增强信心,而只看到成绩,难免会骄傲自满。有人在成绩面前有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甚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样就会失去前进动力,迷失前进方向,甚至会功败垂成。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尚有差距,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共同富裕仍需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高科技仍被卡受限、法治建设仍需加强、文化软实力不够强大,党的建设仍然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等等。对于国际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政治清醒”,时时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谨慎。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要保持应对复杂局面的政治清晰,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三个务必”,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三个务必”是一种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时候起,就把“人民”二字牢牢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比“天”大,人民比“山”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出发点和落脚点看,“三个务必”中的每一个“务必”都鲜明地体现了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三个务必”是再一次溯源,再一次提醒:人民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源,价值所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为民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与使命,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翻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自己的宗旨和承诺,经历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挫折、牺牲,终于建立了新生政权,人民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进行政权和经济社会建设,摆脱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促进国家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做了很多打基础的工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标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确定历史方位,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一种为民作风。其实质是不要忘记人民群众,不要脱离人民群众。毛泽东曾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 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进入新时代,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谦虚谨慎的品质、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在成绩面前,有人不把风险放在眼里,不把人民放在眼里,有人甚至脱离群众,自我膨胀,蛮干逞强。有的领导自认为有功,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忘记自己手中权力来源,权力是干什么的,最终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有的人忘记群众路线,掌握一定权力以后,不注重调查,瞎指挥,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丢在一边,最终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同时,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永葆革命本色,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对劳动人民及其辛勤劳动成果的尊重。艰苦奋斗也是一种不畏艰苦、知难而进、乐于奉献的干事业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任重道远,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就是一种浓浓的为民情怀。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为民担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也是为人民遮风挡雨的坚强盾牌。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向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党领导人民展开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反打压、反遏制,反分裂、反干涉,反腐败,扫黑恶,战胜来自自然界的各种风险挑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等等。党依靠顽强斗争精神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牢牢护佑了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宁。中国共产党一切斗争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特邀专家
编辑: 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