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参与,朱冬云见证秦淮老旧棚户区“蝶变”——
城市更新,政府居民“协商”建新房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 严玲
通讯员 秦萱 马静
从2013年到2022年,南京越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冬云通过十年的接续奋斗,参与并见证了秦淮老旧棚户区的“蝶变”。从范家塘、文津桥片区、树德坊片区,再到去年启动更新的石榴新村,“每户家庭的诉求都不一样,每个项目的难点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齐心协力,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让秦淮百姓居住条件更好,生活更幸福。”
从基层经管员做起,担任过房管所所长、拆迁公司经理到如今区属国企的董事长,朱冬云一直工作在一线,谈起秦淮的城市更新,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是两个多小时。
透明公开,首创全市阳光征收信息系统
2016年,南京范家塘、文津桥危旧房改造项目用六个半月的时间,便完成了1940户居民的房屋征收工作。
范家塘、文津桥地块是南京主城最大的棚户区,征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要尽快让老百姓真切看到征收工作的公平公正。工作如何破局?时任壹城集团副总经理的朱冬云带领项目指挥部在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市首次开发使用了征收信息管理系统。
在项目征收信息管理系统里,可以查到每一个被拆迁家庭的征收信息:房子面积有多大、能补偿多少钱、奖励能拿多少、是选择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源补偿、居民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的享受情况等。
这个系统最大的突破在于保证了真正的公平公正,居民不仅可以查询自己家的信息,还能看到街坊邻居家的相关情况。“在以往的项目中,我们发现居民相互之间的攀比、不信任等现象很普遍,只有让他们清清楚楚看到具体的数字,才能消除这种疑虑。这个系统的使用,也打破了征收人员与居民的隔阂。”朱冬云介绍。
精准细致,一户一策推进问题解决
2017年,“石门坎装饰大世界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征收工作。“项目涉及破产企业职工和千余名经营户,非常考验我们的工作推进的细致度与政策执行的精准度。”朱冬云当时在壹城集团分管动迁工作,她参与的项目有20多个。
石门坎装饰大世界项目征收范围内有石门坎后街居民117户,装饰大世界、五洲装饰城两个建材市场及白下环卫所等单位。装饰大世界前身是国有企业南京可锻铸铁厂,后因经营不善倒闭,为解决职工生计问题,依靠开办装饰大世界收取的房租发工资。
按照当时的房屋征收条例,工作组本可以直接与产权人进行协商补助,但考虑到装饰大世界的实际情况,项目指挥部提前在润泰市场等各大建材市场,筹集了1000多个经营摊位,用于解决有需求的经营户后续经营问题,挨家挨户梳理经营户的实际困难,制定一户一策的分流补助方案。
共商共议,政府居民“协商”建新房
2020年9月,朱冬云调任越城集团董事长,越城集团负责的南京首个城市更新试点——石榴新村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正在推进。石榴新村片区距离市中心新街口核心区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有权证居民388户。该“城中村”危旧房片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石榴新村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是老城改造理念的迭代升级。老城危老破旧居住类地段的改造从传统征收拆迁模式,转向“留改拆”的有机更新,将“自愿”和“渐进”作为工作原则,政府和居民商量,采取原地拆除重建的方式来实施。
告别大拆大建,转向精细化的城市更新,新的老城改造理念迎来全新突破。但片区许多居民对政策不理解,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关键遵从绝大多数居民意愿,让原住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设计改造全过程。
项目上成立临时党委,广泛召开居民议事会;发动更新户中的老党员做群众工作,切实帮助居民接受政策、算清细账;成立消险改造委员会,吸纳居民党员、积极分子、热心群众与现场工作小组、律师团队形成“战略共同体”;设置“领导接待日”,相关负责人齐上阵轮流和群众讲政策;召开约69场居民议事会,先后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
细致的工作换来的是居民的认可。石榴新村项目仅用45天就实现了97%的签约率,跑出了城市更新的“秦淮速度”。
十年来,朱冬云和同事们一直围绕改善百姓居住条件这个“头等大事”守正创新,探索实践,做优必答题,答好加分题,做出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展望未来,朱冬云充满信心,“让百姓生活更幸福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我们将围绕居民的诉求,以实干笃定前行,接续推进城市更新,为居民打造更美好的宜居环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