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德志
《牧马河之夏》是邹世奇的第一部小说集,由十一个短篇组成,书名便来自其中一篇小说。盛夏牧马河的故事,汇集了作者关于青春、爱情、别离与成长的思考,夕阳下的金色牧马河水,不仅折射着作者关于生命、生存等重大命题的哲思,同时激荡起的思想波纹,最终抵达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
《雕栏玉砌应犹在》与《犹恐相逢是梦中》,题名化用经典诗词,原词内含的世事无常与梦幻泡影,既暗示了两篇小说故事的结局,也反映了邹世奇意图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思想资源的努力。两篇小说均可在古代典籍中找到出处,足见邹世奇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钟爱与熟稔,但她并未止步于对古典文学的摹仿,而是将古典文学资源内化于创作之中,融入其颇具现实性、现代性的思考,使得小说在语词与节奏上颇有古韵,在思想过程中节制、沉静,逸散出诗性与理性相辉映的灵韵。
两篇小说主人公徐青君、葛嫩的故事,虽然颇为传奇,但作者大量使用古韵语词,营造舒缓的叙事节奏,克制情绪的宣泄,读之有轻逸之感。作为思想晶体的小说,在诗性形式之下,潜藏了诸多生命思考。中山公子徐青君历经磨难后获新生,看似是林大人相助所致,实则与其长久的坚持、坚守有密切关联。葛嫩于“风尘苦海”中觅得良人,却不是只知风月之人,国难来临,亦慷慨以赴。作者并不回避故事的传奇性,但极为重视小说的思想内质,两位主人公都具备贯穿生命始终的坚毅,又通达、洒脱,凸显作者刻画小说人物时的慧心。将这两篇小说置于小说集首位,既对小说集进行了内部类型区隔,也昭示作者将其作为文学思想逻辑起点的意图。
爱情是作者小说的一大主题,她笔下的爱情故事沉静、克制,有尊严,兼具古典气质。《牧马河之夏》中的李竹青进取向上,在爱情来临时,坦然接受,在意识到沈岩的疏离之后,接受现实,并“成为理想中的人”。《琉璃》中的黄琉璃,放弃所谓“阔太”的优渥生活,“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看见彩虹》中的小晗对程教授是仰慕的,但当程教授提出再次通信时,小晗拒绝了,她知道有的人“只一眼,便在心中绚烂”,从此她的“混沌时代结束了”。《原点》中的何清如在面对与浦志修的感情时,勇敢且果断。《晚点》中的男性主人公沈岩在情感激荡之后,燃起的情感火苗转瞬即灭。
邹世奇在书写爱情故事时,是克制、从容的,这使得她的爱情题材小说并没有喧闹的情感波动,这些爱情故事也在沉静的氛围中徐徐展开,这样的叙事方式,或许与邹世奇自觉地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创作资源有关,古典文学的美感形态与精神气质不自觉地渗透进她的小说创作中,使她在叙事与表意上呈现出节制、轻逸的古典美感特征,这也是其小说古典气质的来源之一。邹世奇并不回避对深情、专注的古典主义爱情的推崇,对平等独立、志同道合、精神守望的爱情观的肯定,充溢于作者笔下的爱情故事中,在多变、复杂的当代情感世界中,对这种充满崇高感、圣洁意味的古典主义爱情的书写与推崇,表现了作者对情感生活的理解与思考,是对时下诸多复杂情感事件的文学反拨,这也是作者进入隐秘内心世界的方式。
驳杂的现实世界与纯澈的爱情生活构成作品的一体两面。在《阳光绿萝》《让我住在裙子里》《白昼幻影》《透明女人》等作品中,邹世奇对亲情关系、女性生存、大学生活等问题也有呈现与思考。邹世奇这几篇爱情题材之外的小说,每篇都在思考不同的问题,至于思考的深度如何,相信读者会有不同的体会,但其介入现实问题的勇气和决心,使其小说呈现出意义的多样性,这也见出一位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开阔视域与创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