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弥补了中小企业单打独斗带来的资源劣势,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产业链现代化过程是国内先有大规模龙头企业,然后再形成一批产业链的专精特新企业。”……
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期间,集群和产业链成为与会专家、学者频频提到的“热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集群化发展可以推动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本、人才、布局等有形资产以及知识信息数据等无形资产加速流动,互利共赢,“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聚焦到产业链供应链的某一个专项环节,通过不断协同,效应不断放大,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2015年,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系列培育政策。刘哲透露,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育600余个省级产业集群,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制造大省,江苏涌现了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居全国第一。
产业集群解决的是集聚问题,而产业链针对的则是协同发展问题。
“‘链主’和‘专精特新’是产业链上两类关键企业。”南京大学长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柳说,“链主”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规模大,呈现系统集成、加工制造的企业,也就是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上中游,细分行业龙头,多为关键材料、零部件、元器件,也就是“隐形冠军”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98家,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超七成企业(1398家)分布于全省50条重点产业链中的48条产业链。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链、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列前三。
“产业链合作的核心是要协调,并尽量降低成本,这种角色只有龙头企业才能承担。”陈柳建议,产业链合作一定要有牵头的龙头企业,推动下游企业努力从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逐步转向结构和工艺更复杂、技术壁垒更高的加工制造环节。
“广大中小企业也要准确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做精做专,拓展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主动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大局。”刘哲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