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 诸龙伟)8月19日早晨7点半,高淳漆桥街道茅山村胡家坝自然村村民赵胜梅已在村里“渔隐朴宿”民宿开始一天的工作,看着眼前精致的民宿客房,很难想象半年前它竟是闲置破旧的老屋。胡家坝民宿对外运营至今已快两个月,平均客房入住率超七成,月收入超过20万元。
炎炎夏季,骄阳似火,在胡家坝自然村,一栋栋由农房修缮而来的精品民宿点缀在山野之间,村子旁边的龙墩水库碧波荡漾,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里悠闲地享受着夏日时光。
胡家坝位于国际慢城区域,紧挨着高淳最大的水库——龙墩水库,是第三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然而,过去村民们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却过着“一亩三分地上讨生活”的日子。部分不满足于现状的村民开始外出打拼,胡家坝一度变成了“空心村”。“看到村民的房屋闲置,我们感觉太可惜了。”茅山村村委会副主任胡全福说。
茅山村集思广益,最终决定整修闲置农房,将之改建成民宿,依托良好自然条件发展乡村旅游。2021年底,漆桥街道和高淳国际慢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该集团租赁村民闲置房屋进行集中开发,共租赁了18栋闲置农房,打造成高淳首家以“渔歌文化”为主题的渔隐朴宿精品民宿点。
今年春节后,胡家坝民宿改造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有8栋房屋改造完成,共31间客房。6月28日,“渔隐朴宿”正式对外运营,主打“枕湖而居”特色,两个月以来,工作日客房入住率超七成,双休日超过八成以上。
出租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为当地带来了可观收益。赵胜梅家原有一处破旧的闲置老房屋,出租后一次性拿到20多万元租金,而她在民宿里当起了服务员,每月还有3000多元收入,同时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
“每栋房屋的租金平均每年1万多元,20年租金在签订合同之日一次性付清。”胡全福介绍,同时,民宿点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平均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希望通过民宿带动村民回村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不仅唤醒了乡村“沉睡资源”,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区国资集团副总孙明明介绍,截至目前,该区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523宗,涉及农户1554户,盘活利用农房18.23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宅基地12.61万平方米,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