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云青
日前,我市高淳区东坝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正式启动,目标是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增加耕层土壤固碳速率。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系统碳汇”是一项重要工作,各个地方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高淳东坝“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就是一个鲜活例子。
“生态系统碳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概念,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譬如,海洋是生态系统碳汇的主力,而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作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是主力中的主力,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再如,目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有25%被植物存储和转化,所以植被面积和质量都至关重要。可见,生态系统是“碳汇”的主体,但其碳汇能力究竟能发挥多少,关键要看人类行为。
做好“生态系统碳汇”工作,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广泛和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宏观来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提升耕地质量等等,都是在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与此同时,你我单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汇聚到一起,则“沛然若决江河”。譬如,我们少用一些木浆纸和一次性筷子,自然界就多保住一座森林。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举止,从爱惜食物、节水节纸、节电节能,到环保装修、拒绝过度包装、告别一次性用品,实际上都与“生态系统碳汇”有关。更进一步说,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固碳减排技术种植的农产品,形成市场支持,助推我国建立碳标签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从消费端引导低碳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加快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近日北极圈温度一度飙升至32.5℃,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科学家早已证明,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一大主因。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当前,全球都在为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而努力。但必须看到,固碳减排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体参与、久久为功。你我可以也应当参与其中,遵循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贡献一点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