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秦淮:创新引领再攀高

2022-07-14 10:29:47|图文来源:秦淮发布

2022年上半年,秦淮区新增2家国家级科创载体,国家级科创载体数量达9家。全区56家科创载体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培育了全区近40%的科技中小企业,近3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50%的瞪羚企业。同时,始终聚焦载体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科创载体绩效评价一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2021年,因区域单位面积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全市第一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图片图片

 近年来

秦淮区踩着科技创新的鼓点

阔步向前,着力优化创新格局

奋力打造中心城区创新高地

展现一流载体空间、

一流人文环境和一流创新生态



01

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建设

激发主城创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一切围绕创新、一切推动创新”的鲜明导向。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氛围,连续五年新年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连续五年在“第一会”上聚焦创新出台秦淮区委“一号文”,连续五年将集聚创新要素与全区发展相融合。

2022年,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大会召开,对外发布区委一号文《秦淮区加速打造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的若干政策举措》,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内驱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南京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积极对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驻区科技型企业,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力争在确权改革上探索出新路径,切实推动“政产学研金”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02

高速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

打造主城科创森林

与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更加紧密,深入推进创新资源在秦淮集聚,18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共孵化引进企业273家,产业集聚度达100%,营业收入实现16.6亿元。2019年,新研绩效获奖率全市第一,获奖数主城区第一;2020年,江苏智仁景行研究院落地揭牌,成为南京首家双院士持股建设的新研机构。

建立高成长性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两翼发展”引培体系,强化孵化器、众创空间源头培育功能,全力推动高企、科小发展壮大。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83家,连续三年净增数超过100家,稳居主城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增长20倍,突破1000家。

加快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依托高新区国际合作创新园、南部新城中芬合作交流中心等外向型科创载体资源,加快科技成果国际转化合作进程。新增海外离岸孵化器、加速器、海外创新联络站和创新中心6家,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对接活动400余场,累计签约50项。

03

构筑创新创业生态“强磁场”

展现主城创新面貌


高水平建设南航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和南航秦淮创新湾区,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网络服务体系。25家企业入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库,11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挥科技金融助企实效,持续深化与银行、担保等债务性融资服务机构合作,与南京银行共同打造“秦淮・鑫智力”金融产品,提升科技企业融资便利度,降低企业融资和风控成本,切实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已与30家科技银行开展信贷合作,完成贷款180笔,惠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0余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支持创新产品和成果市场化应用推广,运行创新产品线上超市,举办科技创新产品交易市集,重点打造推广性强的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技术合同成交额5年提升3.5倍,今年将突破80亿元。


天下文枢,创新秦淮

欢迎每一位有志之士到秦淮安居创业!


责任编辑: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