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国际范儿十足的新街口、河西中央公园、百家湖商圈,还是在地域特色鲜明的夫子庙、老门东、长江路1912,又或者是市井味儿浓郁的南湖路、明瓦廊,一波接着一波的消费热潮让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充满活力。
如何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韧性?7月7日下午,由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 “听语:征集市民好建议——南京促消费及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金点子” 活动邀请多位参与建议的市民和专家代表一起座谈,围绕如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拉动南京经济增长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探讨,也为南京市积极开展“网络问政”的实践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6月6日启动到6月27日,本次征集活动共收集到消费“金点子”近3000条,有效信息1000多条。其中包括:针对“南京发展商圈或特色街区”的建议、针对“打造家门口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针对“餐饮消费提档升级、推陈出新”的建议、针对“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的建议、针对“文商旅体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等。
从参与者的构成来看,既有普通市民网友、在校学生,也有企业人士、商协会代表等。南京市商业地产商会、餐饮商会等部分在宁商协会,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经济新媒体专委会、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等都提报了会员建议。此外,来自南京大学、市委党校、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专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们也围绕完善政策支持、发展首店经济、促进商圈优化升级、打造分众化差异化的特色消费环境、提高南京特色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建议。经过认真筛选、逐条分析,主办方已评选出104条最具价值的“听语·消费‘金点子’”,并公布了100位建议贡献者的名单。
座谈会上,受邀而来的市民代表、专家代表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认可,为南京市商务局、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践行“问计于民”的切实行动叫好。
市委党校副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苏瑞娜:
文化消费有崛起的先兆,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再造,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空间,为城市空间增加消费“温度”,满足消费者对沉浸式消费体验新需求。另外,打造夜间经济时,还可以挖掘早间时段、晚间时段,以多维度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带动市民健康生活。
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凡华:
集中力量推进老门东、江苏园博园、金陵小城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露营微度假、后备厢市集等新消费模式。利用南京的温泉、森林、湖泊等特色资源,开发养生类特色康养旅游产品,鼓励主题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创意民宿产品、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
南京商业地产商会联席会长冯宪法:
南京可以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境内外优秀商贸企业入驻,推动商圈优化升级。加快国际名品、潮牌和首店引进力度,多开展首秀、首发活动。借鉴西安、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发展夜间经济,放大重点商圈品牌消费拉动力。
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董事朱兆颖:
这次征集活动可说是一次回归到人民作为消费主体的行动。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主动倾听、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心声,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将起到很大的助力。南京除了要整合打造好核心商圈、地标综合体外,也要加快推动存量载体的功能转变,和城市更新结合,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华设设计集团规划师王兢:
通过各方联动强化城市营销和全域旅游,打造南京商业大品牌。将商业营销和城市营销捆绑,借助各种IP塑造城市商业消费美誉度,形成商业+文化+旅游的多维商业发展体系。同时结合重要景点和知名商业体,形成全域旅游和商业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全域商旅大格局,如大夫子庙文商旅圈,吸引周边地区以及外地人群来南京消费、休闲、旅游。
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范丽丽: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创新升级产品、延长营业时间,可以进一步拓展多元消费业态,提升夜间文旅消费便利度。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及持续更新数字内容,可以直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与复游率,实现文化+旅游+商业深度融合和创新。
硬腿子工作室副总经理韩斌:
推动知名品牌IP和南京城市文化特色的“联名”策划,比如“想吃鸭血粉丝汤”的茶颜悦色,实现流量互助、互惠互利。加大政企联动力度,比如政府牵头组织夜游、夜演、夜读等活动,整合资源,吸引人流带动夜经济。
“不误正夜”后备箱集市主理人陈瑾:
后备箱集市当下很火热,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把后备箱集市引导融入各种夜读、夜游、夜动的消费活动中,打造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后备箱集市文化,拓展更多领域的消费场景。
座谈会上,市商务局、市委网信办以及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和部分板块商务部门,纷纷就代表们关注度较高的话题给予了坦诚回应,向广大市民、网友、专家学者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要打造一座有吸引力、有魅力的城市,必须要发动大家的力量。”南京市商务局局长张志超表示,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项工作中,“形成共识,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让南京真正成为一个‘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现代化典范城市。”
主办方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用好“听语”平台,更深层次地推进政府部门和市民的互动交流,为南京加快培育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凝聚共识、形成全域合力,让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社会温暖。
新闻多一点
“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此次“听语:征集市民好建议——南京促消费及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金点子”活动,依托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听语”线上平台,通过市属主流媒体平台、驻宁媒体机构、“南京发布”、各区级融媒体中心等各级政务新媒体平台,以及“南京消费发布”、“南京商务”及各区商务新媒体平台,共同进行征集活动信息发布。同时,深入听取在宁企业、商协会以及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相关专委的建议,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不断提升征集内容的含金量。
撰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 俞又丹 张曦 实习生 乔雅萱
摄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克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