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系列谈②

2022-06-29 07:33:3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吴云青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应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检验基层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成效怎么样,关键看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有没有增强。近年来,南京积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街道管理体制,使街道从“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枢纽”转变,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涌现出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这样的先进典型。仙林经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在全市范围推广仙林经验,就是要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大支部”等机制,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锤炼出广大基层工作者的“铁肩膀”“硬担当”,让基层成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基层工作与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息息相关。南京作为服务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就是要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智慧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多元共治水平。就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的“柴米油盐”“急难愁盼”,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仙林经验的一个突出做法,是干部到一线、服务零距离。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管一个一级网格、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二级网格,并公示上墙。社区居民全天候看得到党员、找得到干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事实证明,一个社区的治理成效,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一线法”推动干部下沉,背后是“一面旗”强化政治引领、“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实现了“一条心”党群联动共治,形成了“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生动局面。省委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学习仙林经验,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各地要以仙林经验为示范,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引导党员干部沉到基层,努力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解决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 

日前,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社区治理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不断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我们相信,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工作创新,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能以情暖千家万户的付出,化作城市治理的美好现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吴云青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