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慢病患者,请收好这份运动指导

2022-06-28 14:45:0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不同于新冠肺炎、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慢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们日常所说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肿瘤、骨质疏松等都属于慢病,也称作“慢性疾病”。

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患病器官功能下降)等特点,一般都需要终身治疗,经济负担重、社会危害严重。大家可能都有这个感觉,身边的胖子越来越多了,亲戚朋友里,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的也变多了。

怎么办呢?应对策略简单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积极从事体育活动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运动不仅仅是从身体角度、机能角度促进健康,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沟通,释放心理压力,调节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因为患病,慢病患者的身体机能不同层度的受到损伤,所以要遵循一定的运动原则。

首先,要听医生的话,安全第一。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病情不稳定的时候不要运动,比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用药后缓解不明显,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积极就医,等病情稳定后再运动。

第二,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则有益”,只要运动起来,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慢性患者来说,应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说:瑜伽、太极拳、慢跑、自行车、健身操、健身舞、游泳等,不建议做剧烈的无氧运动,比如快跑、仰卧起坐、单杠或双杠等。同时要注意运动量,不要急于追求效果而盲目地运动,使自己太累,这样反而对身体有害。

第三,要持之以恒,不松懈。运动产生的有益效果不是永久性的,如果停止锻炼,有益效果就会逐渐消失。建议每周进行3-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总时长不低于150分钟。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

第四,要做好自我监测,防止受伤。身体感觉不舒服时要立即停止运动。

目前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5.2%,每4个人里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患者人数众多。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心梗、脑梗)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运动需要注意以下5点: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6:00至上午10:00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第二,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短跑、举重等剧烈的无氧运动,这类运动会使血压升高。

第三,遵医嘱服药,安静状态下血压超过160/100 mmHg时就不要进行锻炼了。

第四,做好自我监测。一是自测心率。运动5~10 min后,自测心率,数脉搏或借助运动手环(手表),以不超过“170-年龄”为宜,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大心率以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宜,如果心率过快,要降低运动频率和幅度,让心率回归正常范围。二是运动中主观疲劳感觉应该是“尚轻松”到“有些费力”,不要出现“累”或“很累”的感觉。

第五,防止运动意外或危险。一是运动时应该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在操场、广场、小区等人多的场所锻炼;二是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时,应立刻停止运动,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

糖尿病患者运动需要重点注意3点:

首先,做好血糖监测。在运动初期和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及药物是否需要调整。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更精确地控制每日的热量摄人。在运动前后自测血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运动后血糖的反应。

第二,防止低血糖。随身携带零食。运动中低血糖是参加运动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低血糖症状包括抖动、虚弱、出汗异常、紧张、焦虑、嘴巴和手指刺痛、饥饿等。出现低血糖时,应该摄入可以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糖块、巧克力、小蛋糕、饼干等,症状很快会缓解。

第三,穿上合适的运动装备,特别是鞋子要合脚。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受损,对疼痛反应迟钝,运动中脚受伤不易察觉。所以鞋子一定要合脚,不能将就。

江宁区疾控中心

作者:江宁区疾控中心 责任编辑:苍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