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新试剂!用“雌雄之辨”,解“杨絮之恼”

2022-06-06 08:01:1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新种的杨树真的不飘絮了,我腿上也不起疹子了!”近日,江苏泗洪的村民凌其山说着,激动地挽起裤脚给记者看。目前,江苏宿迁市大部分地区都种上了无絮杨树种,因杨絮过敏出现的皮肤起红疹、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不飘絮”杨树种由南京林业大学尹佟明教授团队培育。2018年3月,在尹佟明的指导下,南林大林学院成立“杨帆起航”公益团队,聚焦“不飘絮”杨树种培育和推广,让苏北等产杨地区缓解“杨絮之恼”。 

研究人员测量树木数据。 图片由南林大提供研究人员测量树木数据。 图片由南林大提供

1972年,当时的林业部从意大利引进一批原产美国的黑杨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明庥带领团队对这个黑杨品种进行精心培育,获得可喜的实验效果。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长得最快的树”。 为改变苏北平原“冬天风起,飞沙遮天”的环境,王明庥上门劝说、科普,越来越多的苏北人民种上了杨树。到上个世纪80年代,苏北平原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南林大周定国教授艰苦探索近10载,让杨树成为苏北当年的“产业大树”。土地绿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烦恼也来了。每年春夏之交漫天飞舞的杨絮让人烦恼不已,纷飞的杨絮,还很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和呼吸道感染。另外,杨絮燃点低,蔓延速度快,极易引发火灾。 

2009年,南林大尹佟明学成回国后开始攻关“无絮杨”研究。2011年,他成功绘制出杨树基因图谱,并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将多种优势基因导入到一个种子体内,产生新的优势物种,从而实现“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的选育目的。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杨帆起航”公益团队接下无絮杨研究的接力棒,在尹佟明教授的指导下为实现杨树不再“飘雪”而进行科学攻关。“杨帆起航”公益团队目前有15名成员,今年博士三年级的周芳伟是团队的负责人,师从尹佟明教授。团队成立以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湖北襄阳、湖南平江、江苏泗阳等地。为进行采样、调研、杂交和育苗,团队成员每半个月都要去一次实验基地,每年有100多天在基地度过。有时为了测量树木根部的数据,这些90后研究生在地上一趴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开发杨树性别鉴定技术,他们从12.7万对基因组里筛选出需要的基因组序列。2020年11月,团队成功研发出杨树性别鉴定技术,目前,团队还开发出快速检测试剂盒。用这个试剂盒,工作人员在苗期只需花2小时便可检测出杨树的性别,而且采样部位不受限制,在根、茎、叶都可以。杨树性别测出后,工作人员只需淘汰飞絮的雌株,留下不飞絮的雄株,从根本上解决杨树飞絮问题。 

在江苏宿迁,他们协助建立了12个无絮杨育苗基地和17个示范基地。无絮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上了“快车道”。在尹佟明教授的指导下,团队目前已选育3个无絮杨良种,并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6个省的25个市推广种植1030余万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李花 谌红桃 李宁宁 责任编辑:季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