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草案)》进入一审

2022-04-29 07:49:1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网讯(记者 马金 缪越 通讯员 宁人宣)4月28日,《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一审。《条例(草案)》共7章59条,着重对我市长江岸线规划和管控、保护和修复、绿色发展、监督和保障等方面作了规定。

据了解,南京长江岸线总长280.82公里。2018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长江岸线保护的政府规章——《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为加强我市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优化利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长江岸线仍存在空间规划偏散、产业结构偏重、岸线利用效率偏低,经济建设与岸线保护协调不到位,缺乏必要的使用退出机制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立法规范。”市水务局局长程军说。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长江这条“母亲河”穿上了“法治护甲”,更为南京立法保护长江岸线提供了上位法依据。《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是2022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立法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毛新平介绍,条例起草专班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对我市长江岸线保护突出问题和亟需规范的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听取相对人、专家、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加强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拟突出长江岸线的规划引领和重点管控,将我市长江岸线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等四类区域,实行岸线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分别明确禁止性规定,并对建设管控、临时占用和退出机制、项目排查处理、船舶污染管控、危化品管控、采砂管控等重点领域提出了规范要求。

《条例(草案)》还创新提出区域协同机制,拟推进与南京都市圈沿江城市建立长江岸线保护区域协同和共保联治机制,以增强长江岸线上下游、左右岸、区域间保护和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记者还了解到,《条例(草案)》拟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提出结合长江岸线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增强长江文化展示的生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要求结合长江岸线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优化沿江城市生活空间布局,合理设置客运港区、观光码头、滨水绿地、便民步道等,为市民提供生活、游览、休闲和运动的便利。“开展南京长江岸线保护立法,有利于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铸就美丽长江的南京名片。”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马金 缪越 通讯员 宁人宣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