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点花灯吃元宵 南京人过“小年”

2022-02-15 07:55:2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正月十五闹元宵

点花灯吃元宵

南京人过“小年”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作“上元节”“元夕节”“灯节”,对南京人来说,元宵节还有特殊的意味——老南京也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作为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有着独特的位置。按宋代明代以来的风俗,过了元宵节,“年”就算真正过完了。“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专家张娜介绍,人们“过”年而“闹”元宵,因为元宵节最为热闹,人们跳出日常惯例与约束,以欢闹来融入新年、祈年祈福。 

点一盏花灯,是元宵节流传千年的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当时的人们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而南京人也一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在明代时更是达到十来天之久。专家介绍,过去正月初八为上灯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八为落灯节。民间有上灯(吃)元宵,落灯(吃)面的习俗。 

说到吃,不得不提元宵节的专属食物“元宵”。“元宵”作为食品,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宋朝郑望之《膳夫录》记载:“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类似后代的炸元宵。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南京人更是把花灯和元宵完美结合,《金陵岁时记》记载:“嫁女家必于上元日以麒麟送子灯馈女家,媵以汤团,俗名元宵。闺中即于是夕就灶前烧之以卜,尖者生男,团者生女,是其兆也。”过去,在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娘家人送花灯和元宵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早生贵子。 

南京人把元宵节过成“小年”,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据称永乐皇帝靖难成功,打进了南京城,恢复了太祖旧制、废除了建文皇帝的一系列仁政。就在这之后第一个元宵节,人们纷纷怀念起建文皇帝,就在城里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他,一时盛况如过年,因此南京人从此就将元宵节作为“小年”。

海报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出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朱彦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