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彰显捍卫和平决心 激发勇毅前行动力
昨天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浑厚庄重的钟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空久久回荡。这是缅怀、铭记、警示,更是一种祈愿。钟声警醒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开创未来。
6名撞钟人分别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叶聪、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五级职员陈德风、驻宁某部队连长刘艳辉、金陵中学高二(13)班学生杜卓轩、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党委书记李全兴、长江润发集团总裁郁霞秋。
叶聪告诉记者,和平大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撞响,撞钟那一刻,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他说,和平来之不易,发展来之不易,“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今后会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捍卫和平,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沉重的、屈辱的。撞响和平大钟,是为了缅怀无辜死难的同胞,表达我们珍惜和平的心愿。”陈德风说。全国劳模、“南京工匠”陈德风,30多年专注地下电缆管道,凭借着勤奋努力,从一名电缆专业“零基础”的退伍军人成长为国家电网技能专家。他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电力工人,将继续发扬中国工人的创新创造精神,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干,在自己的岗位上突破更多新技术、实现更多新创造。
作为参加撞钟的学生代表,杜卓轩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心情沉重,“我们撞响的不仅是和平大钟,也是心中的警钟。”他告诉记者,以前来过纪念馆参观很多次,但作为撞钟人走进纪念馆还是第一次,撞钟的那一刻,深深感到自己肩扛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练就本领,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他表示。
“钟声寄托的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沉痛悼念,彰显的是我们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激发的是我们勇毅前行的奋发动力。”李全兴说,撞响和平大钟,只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许下复兴宏愿,“吾辈更应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抓住机遇、开创未来。”
“撞响和平大钟,是提醒世人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郁霞秋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她所在的长江润发集团位于全国文明村——张家港市长江村,集团员工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努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以高质量的发展为长江村全体村民带来高水平的生活。
据了解,自2018年9月18日起,为进一步拓宽仪式化教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常态化举行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每个开馆日邀请首批进馆参观的12名观众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对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追思和对和平的祈愿。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余梦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