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教师张海玉发布50万字“微日志”,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90后”姑娘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南报网讯(融媒体记者 何洁) 12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其中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张海玉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这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的最高荣誉。记者了解到,张海玉是江苏高校首位获此殊荣的老师。
娃娃脸,小个子,嗓音洪亮,语速飞快,脚下永远是一双高跟鞋,踩得“风生水起”,这是南理工学生们对张海玉的印象。这个“90后”姑娘,年纪轻轻却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情有独钟”。
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张海玉用王泽山院士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故事激励青年,要勇当新时代的奋斗者。“王院士首创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在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后并没有停止奋斗的步伐,仍继续在一线开展科研攻关,又显著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于1996年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她说,虽已称得上功成名就了,但王院士依然躬身科研一线,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让我国火炮的射程提高20%以上,在2016年再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最终成为“三冠王”。
“从王院士身上,我们能看到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情,把一生融入火炸药事业中的精神。”张海玉说,王院士把成果实践在祖国大地上,用热情与执着坐“冷板凳”,这种精神在生活当中、学习当中对她有深深地触动与引导。
在南理工学生们的心里,张海玉可是大名鼎鼎的“知心姐姐”。她成立了心理解忧杂货铺,全部来信均亲笔回复,以文字传递育人的润物无声。有学生问到“为什么举办活动要学生提前到场,可领导却姗姗来迟?”每每收到这样的提问,张海玉都特别开心,这意味着学生敞开心怀信任她,而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正彰显了一个辅导员的价值。学生感慨道:“每次和海玉老师交流都能感觉到一种力量。很多事情不能和同学说、和家长说,却能和她说,很感谢她给了我很多受用的建议。”
每个工作日,张海玉都会撰写一篇辅导员网络“微主题”工作日志,并发布在年级的微信公众号上,主题从“校园贷”到“自我保护”,从“考前膜拜杨超越”到“短信收到请回复”,涵盖时政热点、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谈谈‘心情舒畅’那些事”“谈谈‘目标导向’那些事”“谈谈‘考试’那些事”……累计600篇50万字辅导员网络“微日志”,让思想引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从学工一线到课堂一线、从思政理论到鲜活实践,张海玉的思政课不仅仅局限在“45分钟”,而是身体力行为青年传道解惑。从初入大学时文静的辅导员到如今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张海玉坚持立德树人,用过硬的事实和逻辑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青年教师队伍树立起了榜样。“我一直和我的学生说,轰轰烈烈的成绩比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她表示,做一个有情有义、豁达通透的人,比获奖要重要得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