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智造,让制造在城市“扎根”

2021-12-10 10:00:0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制造业转移带来城市“空心化”?业内大咖——

智造,让制造在城市“扎根”

“制造业在外流吗?”“城市会‘空心化’吗?”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赋能钢铁冶金行业发展论坛”12月9日上午举行。国内外智能制造和钢铁冶金行业大咖,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会聚南京纵论行业发展。 

“目前,确实有部分低端制造业正在外流,从劳动力成本较高地区流向较低地区。制造业成本增加,主要也来自用工成本。但劳动生产率才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性指标。智能制造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艰苦岗位用工,使得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总成本有所降低,让处于成本边界上的制造业更容易扎根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理事长姜维,首先给出明确观点。 

他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将提高劳动生产车间所需的技能水平,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技能水平,是为知识和技能在付费,这是一个地区产业水平提升的正常现象,不进行智能制造才是违背发展规律的事情,“那些只拥有低技能工人的低工资地区推行智能制造也缺乏人才保障”。 

姜维表示,南京连续多年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全国、全球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位于南京的南钢,已经完成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正在向“智能产业化”迈进。他们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很多好的智能制造技术、方案、应用场景。这样的标杆企业正越来越多出现在南京,他们将引领带动各行业智能化发展,并让制造业不断为城市赋能。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对此表示赞同。 

他说,经过全行业“去产能”和推进实施超低排放,全国钢铁行业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已有多座钢厂成为工业旅游区或旅游风景区。在此过程中,智能制造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污染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厂区,主动打开大门,自然会被城市所接纳,并成为稳定的增长点。 

李新创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沉淀和积累下“大数据”的运用,打通各个数据“孤岛”,让各环节的数据联通起来,进入智能制造“数据利用”的新阶段。 

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储满生,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芳等也在论坛上发表演讲。王芳指出,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让南钢更好地融入了城市。这里,已经从人员密集型的传统企业,成长为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向数据密集型的智慧生命体迈进。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王健 责任编辑: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