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评论员
深秋时节,稻穗金黄。随着秋粮收获步入尾声,南京秋粮已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水稻亩产明显提升。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景,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仓廪实,天下安。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社会却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从当前情况看,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是,对粮食安全要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尤其在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保障粮食安全,首要是保粮食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南京人口密集、土地资源不充足,并非粮食主产区。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南京必须也完全能够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要始终如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狠抓落实,主动科学应对,强化指导服务。要压实各级各板块主体责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加强粮食安全治理,提升收储调控能力。要千方百计保障农民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折不扣完成秋收任务,确保颗粒归仓、库盈囤满,为全国粮食稳产保供做出南京贡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在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耕地红线之内,每一寸土地都同样重要,只有一亩亩精耕细作,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才有大江南北的丰收盛景。粮食稳产增产,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要抓好良种技术攻关,补齐种业发展短板,让希望的田野上长出最好吃的粮食。我们要以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关键抓手,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典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展现南京作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为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奋力扛起粮食安全的南京担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让壮美的丰收图景更加斑斓多彩,让“强富美高”的幸福成色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