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以可持续的优质服务 守护“夕阳红”

2021-10-14 08:50:3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以可持续的优质服务

守护“夕阳红”

昨天,鼓楼区凤凰花园社区开展“牵手相伴度金婚”重阳活动,社区金婚银婚长者代表分享爱情故事。 通讯员 吴茜茜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昨天,鼓楼区凤凰花园社区开展“牵手相伴度金婚”重阳活动,社区金婚银婚长者代表分享爱情故事。 通讯员 吴茜茜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今天是重阳节,也是第33个“敬老节”。重阳恰逢金秋,正如夕阳满山、绮霞满天,提醒人们孝亲敬老,关爱那些经历一生奉献、桑榆向晚的老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8万人,占18.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6万人,占13.70%。但是,相对于老龄社会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现有养老服务供给还有很大缺口。如何激发养老产业的能量、以优质可持续的服务敬老爱老,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目前,主流养老方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其中,居家养老被视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不过,现有大多数居家养老业态只能靠政府补贴,缺乏造血功能;同时,养老护理员苦、累、收入低、压力大、地位低。这些问题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坐镇“中军帐”的政府部门无疑起着关键作用,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通过有力有效的举措,以可持续的优质服务守护“夕阳红”。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首批5个优秀试点城市之一,南京于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今年7月1日起,南京全面推行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前不久,江宁区又推出面向失能老人家庭的养老照护床位服务,通过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叠加失能照护保险的模式,对不同老年人群分层分类落实梯度补贴服务政策,用适度的财政补贴激发养老消费潜力,推动了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被省民政厅评价为“可持续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养老产业无论从市场需求、规模还是含金量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而这个朝阳产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前半程,存在问题短板和有待改进之处,也意味着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更多机遇。在进一步挖掘养老消费潜力,推广并升级有益的模式和服务创新、鼓励开发更多有用的养老产品等方面,政府大有可为。比如,去年12月,哈佛大学与省产研院、溧水区签约共建的南京适老社会科技创新中心成立,在老年服务、医疗保健、适老用品、咨询培训、认证认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创新产品服务。“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来抓,重点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十百千万计划”,造就可用之才,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尊亲孝亲,是家庭永恒不改的话题;敬老爱老,是社会体现文明的标度。养老业态的优化,呼唤更多精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以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居民家庭等多方积极性。这些年,南京从养老制度保障、规范化专业化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有的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探索还在继续,也一定会收获更多果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吴云青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