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一场围绕“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全媒体行动举办的红色珍档专家研讨会,在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举办。来自档案馆、博物馆及党史、近代史的专家和活动参与单位代表,对这项贯穿全年的档案主题系列活动给予了高度好评,认为这是用生动的档案故事、新颖的表现手法讲好党史故事的一项创新实践案例。
中央、省、市全媒体传播,覆盖超2000万人次
今年2月以来,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全市各级档案馆、纪念馆、企业、档案持有人开展“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全媒体行动。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和南报融媒体记者通过一次次实地寻访,将许多不为人知的珍贵档案故事重现在党报和新媒体上,激活了一段段珍贵的红色记忆,相关主题已发布20多篇稿件。
这一系列稿件不仅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平台首发传播,也被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新华社客户端、中新网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省市政务新媒体互动转载传播。截至9月底,“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系列活动报道宣传已覆盖2200万人次。
活动设计别具一格,专家点赞创新思路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于“红色百年南京印记”系列活动报道的立意、角度和形式都给予了肯定。
今天的档案正是明天的党史,“从档案里挖掘党史故事,很有意义,效果也很明显。”八旬高龄的近代史专家孙宅巍认为,这一系列档案活动不仅弘扬了南京的红色记忆,也展现了许多当代企业自力更生、拼搏奋斗的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的成就,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形式来呈现档案,做得很“活”。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说,“整个活动的设计别具一格,把档案里涉及的人物、故事和南京的建筑相结合,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档案飞入寻常百姓家。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南京的红色往事,民国建筑背后的故事,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南京百年党史的理解。”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汲取前行力量
在“红色百年南京印记”活动期间,主办方也联动多家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读档读报主题党日,并吸引了许多基层党支部主动报名参加,大批青年党员从读档读报中获益。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葛园表示,参与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让南钢“老五八精神”再次焕发光彩,也让现在的南钢人振奋精神,奋力前行。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韦琳表示,明年是南京成立地方党组织100周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红色档案资源挖掘好,宣传好。”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表示,活化利用让档案在当下产生新的作用和价值,非常有意义,也值得其他博物馆、纪念馆学习借鉴。“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下的环境需要我们用档案来讲历史,把档案内在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新闻链接:
“金陵锦”捐赠市档案馆
当天,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根据中兴源丝织厂云锦档案复原活化织造的“金陵锦”,正式捐赠给南京市档案馆。《金陵锦》不仅展现了南京云锦千年来的传统工艺,更展示出一种文化精神——坚毅、创新、包容。“金陵锦”的复原也是市档案馆充分挖掘馆藏珍贵档案资源,和博物馆深度合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开展对非遗档案活化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在对南京中兴源丝织厂的档案抢救性保护、复原和发掘整理基础上,由市档案馆、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正源兴绸缎庄三家单位联合编写的《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已于近期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完整呈现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发展历程的口述档案,收录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故事,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内容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苍淑珺 丁劼 余梦迪 江瑜 实习生 季晨星 通讯员 季红军
图片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劼
责任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苍淑珺
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