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沉痛悼念!史锁芳教授在抗疫岗位上不幸因公殉职

2021-10-13 22:14:56|图文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点击查看视频

据悉,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长江学者、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史锁芳同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岗位上因突发疾病救治无效,于2021年10月13日凌晨1时6分在南京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9岁。

他是疫情中的逆行者:

将“相信中医”写进患者心里

2020年2月10日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队长,带领江苏省中医院医护团队与江苏省兄弟医院共44名队员奔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在武汉,史锁芳坚持对病区每一个收治的患者亲自问诊,为每名患者手写病历处方;回到驻地还要参与同仁们的远程会诊、病案讨论,接受全国各地患者的网络问诊等工作。在他看来,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在传染病防治中大有可为。舱内多名发热患者经史锁芳的辨证施治,往往一服药就退烧。独特的“1+4+N”中医治疗方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献方的香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一系列中医药特色疗法很好地改善了患者咳嗽、气喘、失眠、焦虑等症状。

江苏队收治患者中医药治疗率达100%,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回头、零感染”的目标。2021年1月26日,史锁芳教授与朱佳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派专家,再赴吉林长春指导一线新冠肺炎中医诊疗工作。在抗击疫情中,史锁芳教授与中医同道一起,用一连串数据,为“中医不是慢郎中”做了最好的证明和注解,把“相信中医”写进了患者心里。

在今年禄口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史锁芳教授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康复中医专家组组长,与同事们一起支援溧水区中医院(南京市新冠肺炎康复定点医院)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制定康复方案。针灸、经络穴位拍打、养生功法、五行音乐等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呼吸训练技术,身心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加快新冠患者早日实现身心康复。

他是热血老师:

曾给学子最燃“毕业寄语”

史锁芳教授师承江苏中医名家李石清教授,并将所学所悟传承其女儿史潇璐医师,一家三代,医门风范;他勤勉耕耘、笃志中医、守正创新、医术精湛,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名中医。除了是一名临床医生,史锁芳教授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光启后学、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桃李芬芳。

哪怕在抗疫一线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他也不忘给学生们上一堂抗疫思政课。2020年3月份,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云课堂”上,史锁芳教授为同学们开出了学好中医、传承中医的“四味一方”:“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一定要有信心、兴趣、实践、担当。中医在治疗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代代中医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你们一定要有专业自信,建立不断探索医学知识的兴趣,珍惜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肩负起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和担当。”

2020届毕业典礼上,史锁芳教授的一段演讲曾走红网络。当时史锁芳教授已经在医生岗位上工作了34年,中医抗疫的实践,也进一步提振了他对中医的信心。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史锁芳自然而然地也想起了平时带教的场景,也因此有了振臂高呼的一幕:“去努力奋斗吧!任何梦想都是奋斗得来的!”“让青春之花勇敢地去绽放吧!”“我期望,你们都是发光的金子!”史锁芳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被称作“最燃毕业寄语”。

他热心公益义诊

还开公众号推广中医

作为一名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史锁芳同志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主动作为、率先垂范,不惧艰险,始终听从党的号召,在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始终战斗在抗疫最前线,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和牺牲书写舍我其谁的党员风采。

同时,他还非常热心公益、科普,在医院义诊、各类科教节目中,都能听到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理论与养生知识。2018年扬子晚报、扬子名医团曾举办“养生知时节”健康讲座,史锁芳教授欣然赴约讲课。“你这脸色,一看就是日常熬夜熬太多了!”“你呢,凡事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放宽心。”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讲座现场,史锁芳教授随机点了几位粉丝,一眼就“看穿”他们的生活状态,让粉丝们大呼“神准”!一场一个小时的讲座,把“体寒”的问题讲得透透的,还给出了不少实用建议,让不少人都成了中医粉丝。

传播中医,史锁芳教授还开了微信公众账号“岐黄传道斋”,组织起博硕士团队,持续做中医科普,该微信公号从2019年3月5日发布第一篇微信公号文章,目前已发表了722篇原创内容,就如微信公号简介中所讲:“遵岐黄之宗、传养生之正道、述科学之思想、教防病之法、播长寿之术,纠骗匡正,立德安生、崇尚仁信,为大众安享美好人生作出贡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作者:杨彦